您的位置:首页> 文史> 【人物春秋】同仇敌忾赴疆场 经受革命浪潮洗礼

【人物春秋】同仇敌忾赴疆场 经受革命浪潮洗礼

——一个革命家庭的红色金融传奇(二)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1-18 09:36


□林振荣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将“敌对”国籍的侨民商人全部关进集中营,英、美、法、苏国籍的保险公司勒令停业。日本的东京海上火灾、日产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相继来沪设立支店,妄图独占英美垄断的中国保险市场。但因中国人对日本侵略者有切齿仇恨而不愿与之合作,抵制日商的控制,其时上海的华资保险公司数量骤增至100余家,保险从业队伍急剧扩大,新入行的青年人比例提升,客观上需要尽快熟悉保险业务,修得一技之长,这样通过扫盲培训,提升保险业务水平,成了保牢饭碗的迫切需要。而新设保险公司规模较小,根本没有条件自己培训新员。

赵倩在“海宁洋行”做工时的工友姐妹(先后参加新四军)。    前排右起:赵倩、汤翠娣、吴秀丽,后排右起:赵萍、陆瑛

1942年6月起,赵帛与过杰庆担任了“保联”学术部的负责人。“保联”学术部替中小公司分忧解难,于1942年初秋适时地筹办“保险学术研究讲座”,赵帛作班主任,化身“保联”集贤院的“祭酒”,培养专才。各公司竞相保送学员,原定招收名额100人,而实际报名超过200多人,起初考虑先后分期分批实施,而报名者争先恐后谁也不肯退让,后经研究决定全部录取,采取甲乙两班制,每周甲班为一、四,乙班逢二、五晚间上课,聘请诸懋益、李志贤、金济生、陈良栋、林绳佑、骆承绪等专家,分别担任火灾保险、承保、查勘、水灾保险、人寿保险和保险会计等课程讲授。按计划,培训班为期3个月,200人同时结业,但因时局动荡,生活渐失安定,有部分学员未能坚持下来,遂中途把甲乙两班合并为一个班,坚持到结业者仍有80余人。1943年下半年,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职员生活陷入困顿,学术部活动无形中止。

红色家庭的特别金融贡献

1944年,因党员身份暴露,赵帛奉党组织令,秘密前往苏北解放区奋斗,发挥专长,在解放区的银行系统履职,当时的几块解放区均自创银行,属于区域性融通机构,业务主要是代理金库、发行抗币、发放贷款。抗战胜利后,几块解放区连片,1945年8月,由江淮银行、淮南银行、淮北地方银号、盐阜银行、淮海银行等银行合并组成华中银行,陈穆任行长,徐雪寒任副行长。为平稳实现华中解放区的币制统一,华中银行实施了“三步走”。第一步,华中币与解放区内的淮南币、淮北币、江淮币、盐阜币等6种抗币一律等价流通使用。第二步,将苏皖解放区内的一切物价、账册、契据都以华中币为计算单位,禁止伪币、法币、银圆在市场流通。第三步,收回各根据地抗币,统一使用华中币。赵帛在发放农业、工商业等各类低息贷款,打击高利贷者盘剥方面,举措得当,显露才华,保障了解放区人民生活,促进了苏皖边区的生产。1947年初,总行及部分分行北撤山东,与北海银行合并。1949年5月改组成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赵帛担任业务处处长。

革命家庭的“男子汉”们(摄于上世纪50年代初,右起赵帛,父亲赵德荣,姐夫刘毓标,妹夫吕若羿)。

赵帛早年参加革命,熟悉金融业,但特殊的城市接管需要,金融业须与社会秩序治理结缘,让他也成为上海公安机关创始前辈——兼任刑事警察处刑五(政治)科三队指导员(1949年6月—1949年9月),在上海“接、管、清、改”、先接后管中,迅速而有力地肃清残余敌人,建立革命秩序,1949年8月底成立调查科(侦查大队),同时撤销了刑四科、刑五科。

赵帛的大姐赵倩,原名赵雅芳,1917年11月出生于上海,13岁进织布厂做童工,赚取微薄的薪水贴补家用。21岁时进海宁洋行巧克力车间做工,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参加了“工人救亡协会”并成为负责人,曾领工友在“保联”“益友社”“青年会”参与活动。受党组织的指示,赵雅芳与吴秀丽为增加工资,改善福利,组织工友闹了两三次罢工,并挑头任谈判代表,1940年11月被资本家开除。经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赵雅芳化名赵倩,与吴秀丽、汤翠娣等7名地下党员和工运骨干,从上海十六铺码头乘江轮北上,经过一个晚上的颠沛,到苏北新港上岸,经季家市、黄桥、海安、东台,抵达盐城参加新四军,党组织安排她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五分校(简称抗大五分校)学习。

抗大五分校师生组织军民参加文艺活动。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国民党当局撤销了新四军的番号,断了新四军的军饷,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

抗大五分校是中共中央为培养抗日军政干部人才,适应苏北抗战的需要,同时吸引更多的热血青年投身抗日事业,于1940年11月刚刚筹建,陈毅任校长兼政委,副校长赖传珠、冯定,教育长谢祥军,政治部主任余立金,训练部部长薛暮桥。为了使学员们及时了解皖南事变的真相和党中央的严正立场及斗争策略,陈毅特地到五分校作形势报告。为了提高学员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刘少奇多次到五分校讲授党的建设、党员修养内容。还有冯定、薛暮桥、江岚、吴蔷(吴强)、朱讯等理论造诣很深的教员开讲座。

抗大五分校,融汇着烽火年代五湖四海进步青年的热血追求和救国心声,更成为华中解放区军事文化教育中心。“根据地里好风光,荒郊草地是课堂,背包当凳膝当桌,青年读书声琅琅”,歌声飞扬,书声萦耳,这是当年抗大五分校教学与生活的真实写照。

解放区政治空气民主,生活自由自在。赵倩置身于大熔炉中,过着和谐愉快的集体生活,忘掉艰苦与疲劳。她的思想理论水平提高很快,由最初的单纯“造反者”变成了一个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革命者”。5月,从抗大毕业,她被评为学习模范,获得了陈毅校长嘉奖,留校担任了第二期女生队排长、副队长。后到新四军军部三科(通讯科)协理处任政治干事。

在抗大五分校,战地唱响最美的情歌——赵倩与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长刘毓标相知相恋并组成革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