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信托要闻> 在“用”上下功夫 提升财经素养

在“用”上下功夫 提升财经素养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1-18 09:05

□储朝晖

今年3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就如何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原则和重点领域等进行部署。

新市民是城镇化进程中参与金融活动比较活跃的人群,进入城市以后,他们对新的生活与就业环境充满新奇感,却未必有较强的能力。新市民需要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自己,因此,需要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多个方面的包容和赋能。

与日本、韩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设有系统完善的经济教育不同,中国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才有相对系统的经济教育实施体系,主要进行的是对即将或准备从事经济类工作的人进行专业和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没有系统的国民经济教育实施体系,只是在科学教育、劳动教育、德育中零散分布一些经济教育的内容。同时,有一些研究机构、教育机构、投资或商业机构从事对中小学生财经素养的培养和培训,部分地区和少数学校采取实验性的方式对学生开展经济教育。整体看,中国经济教育实施显现出重职业,轻生活;重高端,轻基础;重知识,轻实用,不够系统,有效性低,需要依据经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城市居民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逾五成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根本不了解“财经素养教育”及相关概念,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财经素养水平不高。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的新市民财经素养只会更低。这是对新市民开展金融服务和培训所必须面对的现实。

金融机构与新市民在金融业务上的服务是双方基础稳固的关联,以“用”为纽带建立并增强金融机构与新市民的关系,将“怎么用”作为培训服务的主要内容,以“怎么用好”激发新市民拓宽视野,积极提升自己的财经素养。围绕“用”,从各方面、各层次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稳定性的服务就能建立新市民参加金融教育培训的稳固关系。

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需要以“用”为基础,提倡金融机构员工与新市民结对子、交朋友,形成稳定的服务与咨询关系,解决新市民生活中各类金融问题。新市民在生活中对金融方面的需求的多样性与个性化决定着很难以单一标准的内容有效满足,很难由金融机构的一次活动、一个项目解决大家的所有问题。同时,不能将新市民简单定位为接受教育培训者,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金融业的顾客和上帝,是社会对金融需求的源头,要从他们那里获得信息作为开展新的金融业务的决策基础。

建立更深的相互信任,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拓展更宽的相互需求,金融机构满足新市民在教育培训真实需求的同时,加固自身在新居民内心的位置,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