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绿金> 上市银行三季报绿色含量足

上市银行三季报绿色含量足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1-17 11:15

□本报记者 仇兆燕

随着三季报的披露,上市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情况浮出水面。整体来看,目前国内绿色金融发展迅速,绿色信贷是绝对主力。信贷投向主要集中在绿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升级、碳减排相关项目,转型金融方面仍需提升。

绿色信贷量大幅攀升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三季度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比上年末高8.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前三季度绿色信贷“放量”在多家A股上市银行的三季报中也有所体现。六大国有银行中,工、农、中、建四大行在绿色信贷余额继续稳居万亿元以上。其中,工商银行居首位,约3.4万亿元;建设银行绿色贷款近2.6万亿元;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余额约2.55万亿元;中国银行较年初增长约36%至约1.92万亿元。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分别超过6000亿元、4657亿元。

增速方面,六大行的增幅均在25%以上。中国银行增幅最高,为36%;工商银行次之,为34%;建设银行紧随其后,为32.19%;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增幅分别为29%、超25%、25.11%。

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绿色信贷的增速也颇为明显。上海银行、江阴银行增幅均超过100%,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沪农商行等增速均超过50%。

中财绿指(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施懿宸认为,“双碳”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绿色金融发展的主线。无论是人民银行提出的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还是银保监会出台《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提出从战略层面推进绿色金融的要求,均在引领、带动金融机构加快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基础设施升级等是支持重点

根据《报告》,第三季度绿色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9.37万亿元、5.33万亿元和2.9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0.9%和63.2%。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5.33万亿元,同比增长30.8%,前三季度增加8575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4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增加3577亿元。

这一趋势在三季报中也有所显现。工商银行三季报显示,在服务制造业和绿色发展方面,该行优化以新制造、新服务、新基础及高技术客群为重点的公司信贷布局。交通银行重点支持了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清洁能源设施建设运营、能源系统高效运行等领域。

“国内绿色信贷有效满足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融资需求,经过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金融机构服务绿色经济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绿色信贷发展在助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优化金融机构资产结构,提升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等发挥重要作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任玉洁认为,这一投向与目前我国所处阶段吻合。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始终为银行支持的首要产业,源于我国仍处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转型阶段;清洁能源产业也始终是银行绿色金融支持的重点行业,随着能源结构调整有序优化特别是风电和光伏产业逐渐在我国能源供给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节能环保产业的绿色信贷投放增速较大,环保装备制造、污染防治和循环利用等领域正在取得积极进展。

需持续支持高碳行业转型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的投向凸显对绿色产业的有力支持,不过有观点认为,对支持高碳行业转型方面投入有待提升。“目前国内绿色金融发展迅速,产品明显丰富,但从结构看,绿色贷款是绝对主力,行业投向看,主要是与碳减排项目相关,新能源等领域占比高;转型金融占比仍低。”周茂华坦言。

不过,任玉洁认为,这主要是源于相关体系尚不成熟规范。她表示,今年上半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已经累计支持银行向企业发放低成本贷款439亿元;今年5月,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开展转型债券相关创新试点的通知》推动我国转型债券的落地,这形成了对高碳行业转型的有力支撑。当前人民银行也在积极推动转型金融体系的建立。她预计,待成熟、规范的体系建成后,将看到转型金融在支持高碳领域方面的作为。

任玉洁表示,转型金融的发展强调科学性,更进一步体现差异性,即不同地区的不同高碳产业有不同特点,所以是有差异的;有序性,即高碳产业转型非一蹴而就,要在循序渐进中不断进步;透明性,即转型的效果应该可以被计量、被评估。

就此,她建议,一是构建转型金融顶层设计,形成规范的政策导向,科学稳定金融支持的预期。二是创新发展转型金融产品。通过针对性的转型金融创新工具解决高碳排企业的融资需求,有效支持高碳排放企业开展技术升级改造、产能置换等具有节能降碳效果的项目。三是健全转型金融风险管理机制。加快健全环境风险压力测试体系,完善相关方法学,将转型风险纳入到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体系,保障转型金融投放的安全。四是强化企业环境信息与转型效益的披露要求。鼓励企业制定低碳转型方案和转型路径,并加强相关内容的信息披露,降低市场识别成本并吸引投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