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管> 借鉴日本经验 防控金融风险

他山之石

借鉴日本经验 防控金融风险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1-15 10:29

中国和日本互为近邻,在近代发展过程和发展环境上拥有众多相似之处,在金融监管的风险监控、机制建立、预警和处置等方面,日本金融业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操做法。本版开设“他山之石”专栏,邀请银行业、保险业、投资界、私募股权基金等领域的专家,系统介绍日本金融业在风险防控方面的政策和要点,促进中日金融行业交流、互动和借鉴。

□马强

中国金融业处在一个更加开放和广阔的时空和平台,面对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更加客观理性看待金融业的风险。正视日本金融业的前车之鉴,适度汲取日本金融业在风险防控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金融业稳定和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和金融相互支撑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金融领域的风险防控是任何一个经济体金融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现代金融的核心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其中货币资金的筹集、融通和使用功能,在现代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宏观经济调解、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联合、社会成员经济活动反映、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等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资金作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财富象征,已成为贯通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

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顿(R.C.Merton)将现代金融学解释为:“金融学研究的是如何在不确定条件下对稀缺资源进行跨时期分配。”可以说,在世界各个经济体中,金融业作为各类经济活动的战略制高点,都无一例外成为联结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纽带,能够客观、深入、全面地反映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各阶层每个社会成员的经济活动。

中国和日本,同位于东亚地区,拥有两千多年交往史,均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特征,同样拥有封建历史经历,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皆重视儒教思想,饮食文化近似,社会价值观念接近。自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经济合作成果显著,产业和经济高度互补,利益深度交融。但由于国情和近代发展路径不同,中日两国经历了各具特色且特点鲜明的发展轨迹。当下,中日两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中日经济和金融各有建树,各具优势,互惠发展潜力巨大。任何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其背后必然拥有强大的金融业支撑,经济和金融两者相辅相成,相生相伴,毋庸置疑,金融业在中日两国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发挥了独特且无可替代的作用。

日本金融业浮沉

日本的现代金融业始于明治维新,1882年日本银行作为日本中央银行宣告成立,结束了日本长期货币发行混乱的局面,并稳定了金融市场。其后,日本银行业迅速发展,1901年银行数量达到了最高峰的2000多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几近崩溃,但银行与大企业的密切关系被保存下来,并在战后经济恢复期也长期保持着低息贷款和交叉持股的密切合作关系。1954年后,经过战后恢复的日本经济逐步进入高度成长期,其发展速度跃居各工业国之首,民间投资旺盛,出口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于1968年经济总量赶超欧洲经济强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时期,日本银行向社会投入了大量低息资金,开始发挥更大作用并承担更多责任,金融业随之成为被政府管制最严的领域。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改革成为焦点,日本也逐步放松金融管制并效仿美国开始推进金融自由化,但日本的金融自由化表现更为渐进式,不平衡、波及广且进展缓慢。在美国压力下,日本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步伐,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本从此进入长达10年的日元升值周期。受“广场协议”冲击,日本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但短期内贸易顺差却持续增加。为了给经济快速发展中积累的巨额财富寻求出路,日本金融业“巨额资金投放”和“国际化”快速推进,一方面,日本企业和银行纷纷将过剩资金投入到国内证券、房地产市场、股市,国内市场陷入前所未有的过热状态。1989年,东京股市市值达到536亿美元,比全美上市公司总市值还高30%;地价飞扬,东京帝国大厦地价比美国加利福尼亚地价还高。另一方面,日本企业和银行业的国际化浪潮快速展开,在美国的并购尤为突出,日本资本的“买、买、买”震惊了国际经济界和金融界。国际业务也成为日本金融业的主要业务之一。1992年,日本的银行在世界主要银行资产排名中,前十名中有八家是日本的银行。因资产价格严重泡沫化且没有相应实体经济的支撑,日本政府为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开始调整金融政策并上调贴现率,日经指数和房地产价格双双跳水下跌,房地产价格下跌又引发银行呆坏账放量上升,信贷规模大幅收缩,银行业元气大伤,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滑,泡沫经济破裂。其间相继有兵库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等18家银行以及多家保险公司破产。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政府对日本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日本大藏省于2001年被分化为日本财务省和日本金融厅,并严格实施金融监管措施。其前后实施的1999年“零利率政策”,2012年的激进宽松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促进增长的结构性改革政策,2016年的“负利率政策”及“负利率政策与质化量化宽松政策”同步执行政策,都是日本政府在提振经济发展方面的努力和尝试。

正视日本前车之鉴

古今中外,金融业亘古不变的最基本原则和逻辑,就是通过有借有还的信用方式,开展货币及货币资金的融通。而货币资金的融通中又相生相随地蕴含着一定风险,这种风险因金融业自身的高风险性和对国民经济的波及性及辐射性,关系到金融机构自身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安全、有效、稳定。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中国进入世界经济格局的时间较短,对于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金融规律的认识、适应及运用还在不断实践之中。因此,我们在享受和盛赞近几十年发展成果的同时,不能忽视和忘却世界发达经济体在金融发展中曾经发生的贪图暴利、片面追求规模、盲目并购和扩张、内控涣散、决策低效、忽视创新、忽略客户需求等所导致的惨痛损失和风险,需要以谦逊的姿态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经济体防范和处理金融风险的规则、方法和措施,防患于未然。

中国的改革开放受日本模式的影响和借鉴良多,日本更早进入世界经济格局,并在金融方面切身体验了来自西方的压力,经历了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局面,承受了更多金融风险面的惊涛骇浪,遭受了巨大损失,积累了惨痛教训,同时也吸取了一些教训,积累了一定经验。可以说,无论是金融监管面的风险监控、机制建立、预警和处置,还是金融机构面对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管理风险、信用风险、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国内国际形势风险时采取的措施和作为,日本金融业都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操做法,值得我们分析、研究、学习及借鉴。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