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主旨演讲> 黄益平:在经济短期波动与长期转型中仍有新机会值得关注

黄益平:在经济短期波动与长期转型中仍有新机会值得关注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1-10 09:22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李林鸾】

11月9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的2022第三届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峰会在贵州遵义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以人民为中心 走好高质量转型之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峰会上表示,当前经济确实处在一个比较动荡的时代。从短期看,一些因素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了的波动;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正好处在一个转型的过程中。在经济发展中仍然有很多新的机会值得关注,比如国内消费品市场、绿色经济、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等。

黄益平认为,在我国经济短期波动加上长期转型过程中,对于保险和保障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短期波动和长期转型都意味着会出现很多调整,这些调整对于保障体系非常重要,同时也给保险行业发展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黄益平

以下是发言全文:

我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点我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些看法。宏观形势其实最主要的目前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短期的波动,另外一个是长期的转型,我主要跟大家分享这两个方面的看法。

最近这一段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经济当然也包括我们国内经济确实波动比较多。最近我们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他们在7月份对全球的经济增长又重新做了预测,在4月份的时候,他们的预测是全球经济增长3.6%,到7月份就下调到了3.2%。0.4个百分点当然不是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还在往下调这个数字,说明国际组织对经济增长前景不是特别乐观。

而且,如果我们考虑到在去年年底的增长预测,其实4月份的时候已经下调了0.8个百分点。总体的一点,就是从去年以来到今年年中,国际组织、很多市场上的分析师的看法也差不多,对增长的预期转弱。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最近确实我们看到一些比较大的冲击的因素,对我们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些扰动,这个影响其实是国内国外都有。三大因素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当然还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虽然各个国家影响的程度不太一样,但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新冠疫情,对于生产活动、供应链甚至对于消费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一些地方它对医疗体系、社会秩序都有一定冲击。另外一些地方,它限制人流,限制经济活动。所以总体来看,它仍然在影响我们的经济活动,最起码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它仍然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我们完全清楚它什么时候能过去,什么时候能消失,对于投资者、对于消费者,对于这些生产厂家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的因素,所以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我想也是能够理解的。

这是第一个因素,全世界都在面对。原来在2020年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以为也许几周、几个月就过去了,现在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对经济的影响确实是比较明显,其实不仅仅是对我们的GDP增长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也有不少的影响。因为我们知道企业也好,家庭也好,应对疫情已经三年了,那么确实是对一些现金流、收入、资产负债表都造成了一些压力,对经济增长肯定会有影响。

第二个我觉得可能也是非常大的影响,是美联储和各国央行迅速加息的步伐。为什么加息?当然比较容易理解,对于美联储和其他的一些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来说,包括欧洲央行,他们的政策目标其实很清楚,我们把它简单的称作为通胀目标制,通胀目标制的意思就是美联储的主要职责就是要把通胀水平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左右。那么一般的看法,美联储的目标其实就是把通胀水平保持在2%左右或是2%以下,这个确实是有一些争议的。但现在的客观事实我们知道美国的通胀率已经到了9%,9%到2%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所以实际上对美联储已经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从今年年初以来,美联储一直在加息,而且加息的幅度不断加大。这样大的幅度的加息,当然反映了一些货币政策的决策者对于通胀形势的担忧,如果通胀压不下来,当然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要控制住通胀水平,保持币值的稳定。

但是对于全球经济来说,美联储大幅度的加息,它有很大的溢出效应。主要的溢出效应在于,美联储是全世界最主要的中央银行,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世界中央银行,所以美联储其实在很多方面是发挥国际中央银行的功能,因为美元是全球的储备货币、最主要的国际货币。所以当美联储开始降息增加流动性的时候,世界市场金融市场看到就流动性增加、资金的成本下降等等,很多发展中国家都会随之看到流动性资金的流入、货币的升值、市场利率的下降,甚至资产价格的上升。但是这样一个状况,有的时候就感觉对于这些发展中国家可能还是比较有利的,因为流动性充裕、货币贬值、资产价格上升,对于投资者信心、经济活动这个增长都是有正面的影响。但是麻烦就麻烦在降息以后、宽松以后,总会到有一个点要收紧,等到收紧的时候,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会造成反向的影响。

实际上在全球危机期间,2008年、2009年全球危机期间,美联储大幅度的宽松,各国接受了很多的流动性的流入,但是几年以后到2014年年底美联储就开始缩表,也就是说流动性的总量开始减少,到2015年年底就开始加息,它的加息步伐在当时就引发了很多发展中国家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甚至资产价格下降。在一部分国家不但会导致对经济活动的支持减弱,与前面讲的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呈现完全相反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在一部分经济基本面本来就不太健康的国家,就很容易引发金融危机。在上一轮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土耳其、南非、俄罗斯这样的一些国家其实是爆发了金融危机。在这一次我们现在看到一小部分国家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美联储加息而且是非常大幅度的加息,对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可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很重要的风险点。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一部分国家出了问题。

总体而言,即便是对其他国家来说,美联储大幅度加息引发流动性减少、市场利率上升、货币贬值甚至资产价格下降等变化,这对经济活动肯定不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是经济基本面不太健康甚至还有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所以美联储大幅度加息不单是一个货币政策调整,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是有影响的,大幅度加息对美国本身的经济也有影响。随之而来带来了两个风险:一个风险是,很多人担心在美国甚至在欧洲出现滞胀的风险。所谓滞胀的风险,就是通胀水平还是保持比较高,不能很快地下去,但是经济开始减速甚至出现衰退。这个风险其实是存在的,在发达国家尤其是在北美和西欧。在发展中国家也有经济增长减速甚至一部分国家出现金融危机风险的可能性。所以美联储大幅度的加息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它确实也会带来一些风险。

第三件事情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这件事情的影响其实是比较多样化。一般来说两个国家发生战争,地缘政治出现问题,会有一些特别短期的影响,其实是投资者的情绪导致市场出现波动。实际上就是风险溢价上升了,因为战争会导致一些风险上升,这个是很容易理解的,它也容易导致资产价格下降,资本市场会有波动。但往往这种影响一般时间比较短,而且很快会过去,除非冲突进一步升级、恶化,不然它冲击的影响很可能就已经过去了,这个是非常短期的影响。

第二个层面的影响可能我们正在经历,就是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我们知道俄罗斯和乌克兰在粮食和能源市场上是很重要的出口国,他们一发生冲突,实际上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就发生改变。从2月份以来,我们看到全球市场尤其是粮食和能源价格上升很多,这在短期对经济活动也是造成很多影响。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能源价格大幅度上升了之后,影响了消费需求,甚至影响生产。因为生活和生产的成本都上升了,对短期的经济活动同样有遏制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价格大幅度上升推升通胀进一步提高到很高的水平,实际上就意味着中央银行加息收紧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水平的压力就会变得更大。所以有可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会使得我刚才讨论的这样的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加息的压力会更大,步伐可能会更快一些,这当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恶化现在总体的经济状况。这是第二个方面。

可能还有第三个方面。第三个方面是一个相对比较长期的不见得在短期马上能体现出来,但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俄乌冲突爆发以后,在美国的带领下有30多个西方国家同时对俄罗斯采取经济制裁。这里面有两条金融制裁的措施,可能是比较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是一部分俄罗斯的商业银行被踢出了国际支付SWIFT系统;另外一个就是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被冻结了。这两条我们现在都已经知道了,它确实发生了有一点超乎寻常但我觉得很多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它真正的含义、最严重的含义。我觉得它最严重的含义在于一部分主权国家利用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和国际金融公共品,在制裁另一个主权国家。这个意味这什么?就是将来金融全球化的根基或者基本的制度或秩序有可能开始出现动摇。

金融全球化或者经济全球化基本的含义就是,各个国家参与国际劳动分工,参与国际金融交易,主要考虑投入产出就可以了。成本效益分析合理的、合算的,做贸易也好,布置产业链也好,做投资也好,主要考虑的就是经济因素。中国从1978年底改革开放很快地参与到国际劳动分工中,我们在很长时间内经济增长是受外部经济循环的支持,在相当长时间内,对于我们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两个外部因素,一个是出口的持续高增长,另外一个是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在那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为什么很容易地融入到全球市场?其实就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很多决策基本上只要考虑经济因素就可以了,这是我们当时所获得的一个便利条件。我的看法是,其实中国也是那一轮全球化的一个最主要的获益者之一,我们改革开放正好赶上了全球化,我们融入到全球市场,推动了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

但是西方对俄罗斯的这次制裁,可能使得原来的这样一些金融的基础设施开始动摇。简单的一句话,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对外有投资、对外有做贸易,将来除了考虑经济因素以外,可能还需要考虑地缘政治风险、战略风险等等,这样就有可能使得将来全球化格局发生一些改变。这个可能是更长期的。

简单的总结一下,当前各国经济包括中国经济都有一些波动、出现一些动荡,最主要是三大因素的影响:一个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第二个是美联储大幅度加息,第三个是俄罗斯乌克兰冲突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这使得中国、全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有所转弱,这是在短期的一个波动。但和现在出现短期波动同时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我觉得也很重要,就是长期的转型。

我们经常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进入新的阶段一个重要的时间点的标志是,我们在2021年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正好走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在2049年建国100周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第一个百年目标到第二个百年目标之间,这样的一段时间,我们的经济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基本看法是,确实和前面走向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时候相比我们的经济会发生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如果简单地做一个总结,大概就是三个比较大的方面。

第一,从过去要素投入型的增长模式逐步走向创新驱动型的增长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非常低,成本非常低,所以我们有低成本优势,不管生产什么,只要产品质量差不多,一般来说在市场上都有竞争力。在相当长时期内,我们的出口竞争力就是这么来的,学习别人的生产技术,用我们富余的劳动力资源生产出产品来。我们的出口产品扩张是非常快的,竞争力非常强。但现在我们已经快到了高收入经济的门槛,成本已经大幅度提高,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更多地靠创新来推动产业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总要素生产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持续保持竞争力。如果还是在生产10年、20年前生产的同样的产品,可能就卖不出去,这个道理很简单。所以经济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我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成本也提高了,需要随着成本水平的提高不断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这样才能持续在市场上扩张。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简单来说就是怎么支持创新,这是我们面对的第一个转变,和过去确实有很大的不一样。

第二个重要转型,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头30年我们的经济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叫人口红利。简单地说,就是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一直在提升,也就是说整个人口生产率在不断地提高,对于支持经济高速增长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大概从10年前开始,我们的人口红利慢慢消减了,现在进入一个所谓的老龄化时代。一个方面是我们劳动人口的数量已经开始在逐步的减少;另一方面是老年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这两个放在一起,如果简单来看,对经济增长当然可能是有不利的地方,因为劳动力减少了,需要抚养的老人变得越来越多,对经济当然是有一些压力。所以其实也要求我们的增长模式同时发生一些改变,更多、更好地来支持这些老年人口,同时让已有的劳动力能用更好的办法来支持他们提高效率。举个例子说,数字化转型等等,这个是我们需要做很大的改变的方面。也就是说不管我们过去是怎么做的,将来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三个方面的转型,我们过去是全球化,现在是不是逆全球化还真不太好说,但我想全球化肯定会发生一些改变。也有的说全球化还会继续,国际交易和劳动分工还会继续,但也许将来在参与国际劳动分工会更多地需要考虑地缘政治的这些因素,不仅仅是经济因素,这就很有可能会使得国际经济的交易,包括国际金融的交易变得更加的区域化、集团化,甚至是临时性。都会发生一些改变,总之也会跟过去发生很大的改变。所以我们确实从中国经济本身来说,不管在短期发生了什么,从趋势性来看我们这个模式在转变,我们方向在转变。

总体来说,再简单的总结一下刚才说的三个方面,一个是成本提升以后,要从要素投入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第二个是我们从过去的人口红利现在已经走入了老龄化的阶段;那么第三个就是全球化发生了一些改变。对我们国内的经济也是提出很多新的要求,所以我们现在讲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核心的一点就是能不能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发展的质量一方面是要有更多的创新,更高的效率,更好地支持我们人口结构和大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能保持相对比较平稳的增长,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我觉得我们政府现在已经提出来经济双循环,一个核心就是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国内国外两个循环合作。实际上简单地说在将来可能首先在一段时间内,要把重点放到国内经济大循环,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合理的。一方面从国际上来看,全球化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国内的经济规模已经变得非常大,就全世界而言我们从过去的一个小国经济变成了大国经济,还想像过去那样的依靠大量的出口和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难度变得越来越大。所谓的大国经济,就是我们到国际市场上去,已经出现了一个买什么贵、卖什么便宜的现象,那就意味着我们不管做什么,对国际市场会调整会造成一定的冲击,这样的冲击现在再来看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所以我们现在更多把关注点放到国内来,我们国内的市场规模也已经足够大,其实是有道理的,我们的消费品市场社会零售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品市场。

但是当然短期内我们的消费其实现在还比较疲软,尤其是在疫情之后经济复苏消费是相对滞后的。消费为什么会相对滞后?可能有一系列因素在这里头,第一是我们居民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相与世界各国比对来说比较低,我们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相对比较高,影响了总需求。因为我们知道,高收入家庭消费倾向比较低,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比较高,如果收入分配不平等,实际上会减少总的消费需求。第二个因素也很重要,就是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有很多家庭的收入受到冲击,尤其是一些低收入家庭,在一开始的时候反而是增加了储蓄而不是增加了消费,即便收入受到影响。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保障不充分,遇到不确定性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需要更多的储蓄来确保将来万一碰到问题,能有一些资源可以使用。所以这些因素都值得我们关注。

在短期内,政府提出来共同富裕的政策大方向,我觉得是非常对的,在短期内消费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如果我们能解决我刚才说的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能比较好地落实执行总的共同富裕的政策方针,我对国内的消费需求还是比较乐观的。14亿人,经济持续增长,如果我们的消费需求能跟上来,我觉得将来这个市场很有可能就变成全球最活跃的消费品市场。当然这个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把国内的收入分配、保障体系这些制度给矫正了。制度矫正了之后,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消费品可能也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总结一句话来说,我的看法是,当前经济确实是处在一个比较动荡的时代,在短期有一些因素导致我们经济出现了很多的波动。从长期来看,我们正好也处在一个转型的过程当中。但是经济发展我觉得还是有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方向。虽然过去我们做得很成功的产业,比如说低端制造业,这些产业慢慢已经淘汰,包括一些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也慢慢退出,但仍然会有很多新的机会值得我们关注。比如,关注国内消费品市场、绿色经济、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等等,有很多领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在短期的波动加上长期的转型过程中,对于保险和保障行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短期波动和长期转型都意味着中间会出现很多的调整,对于总体的保障体系非常重要,同时给保险行业的发展也提供非常难得的机会。

我就说这一些,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