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案例> 警惕“陌生来电” 守好老人“钱袋子”

警惕“陌生来电” 守好老人“钱袋子”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1-08 07:51

□张倩

某日,一位80余岁的老人独自来到某银行办理现金汇款业务,工作人员如常询问客户汇款用途、收款人身份等信息,并按规定提示客户不要给陌生人汇款,谨防电信诈骗。但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老人提供的“亲戚”身份信息与联网核查结果诸多不符,这引起银行工作人员的警觉,再次询问老人是否与汇款人相熟。老人坚持表示:“谢谢你的好意,这个人是我家亲戚,我不会随意给陌生人汇款,你们放心。”面对明显异常的信息,工作人员初步判断老人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但老人不愿意提供其家人的联系方式做进一步核实,银行工作人员当即决定报警。

属地派出所民警到达后,听取银行工作人员的描述,也初步判断是一起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此时,老人这才情绪激动地说,其孙子昨日出国,转机途中在机场与他人发生争执后被警察扣留,需缴纳保释金,老人非常着急,一定坚持要汇款。民警询问老人是谁打的电话、电话号码是什么,老人拿出电话说是孙子的老师,但老人自始至终未接到过其孙子的电话。至此,民警判定老人遭遇了电信诈骗,遂将老人带离网点。后续民警与老人的子女取得了联系,确认其孙子已安全抵达国外,并没有被任何人扣留,老人终于意识到自己确实遭遇诈骗,因银行工作人员的及时阻止避免了资金损失。

一周后,该老人子女专程从外地赶回,向银行赠送“真情系客户 慧眼识骗局”的锦旗表示感谢,派出所上辖公安分局也在微信公众号上对该案例进行了反诈案例宣传。

这是一起典型的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案例,案例中虽然不知道诈骗人员从何种途径获知老人有孙子出国留学这一真实信息,但通过编造“剧情”拿捏老人“关心则乱”的心态险些施诈成功。这类诈骗利用半真半假的信息以及老人信息沟通不畅、认知较弱、容易轻信他人等特点行骗,虽然手段并不高明,但对于欺骗老年人却很有效。

在此,特别提示金融消费者注意以下几点:

谨慎接听陌生号码和境外来电,尤其是涉及境外无法及时确认真实性的信息,不要随意听信、冲动转账。尤其是在银行专业人员劝阻后,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消费者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身及老人的联系信息,要多和家中老人保持及时畅通的沟通渠道,这个案例中诈骗分子正是获取了孩子出国这一真实的信息才使得老人误导被骗。

年轻人在家也要多和老人沟通交流,告诉老人现在的电信诈骗乱象和案例,下载安装国家反诈APP,增强全家的法律意识和反诈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