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绿金> 【转型金融实践专题】转型金融:困惑与挑战

【转型金融实践专题】转型金融:困惑与挑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1-01 09:46

□记者 樊融杰 仇兆燕

在今年10月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通过了《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报告》,支持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在制定转型金融框架等领域取得的成果。

在支持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方面,转型金融在近年来受到了多家金融机构的关注。

支持高碳企业转型

多年来,绿色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绿色金融并不能覆盖和支持整个实体经济的能源转型。一些“两高”企业因其经济活动不属于“绿色”,很难获得绿色金融支持。但这些大型高碳排企业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时又需要大量的投资来帮助其转型。

“转型金融是运用多样化金融工具对传统碳密集型经济活动或市场主体向低碳和零碳排放转型提供金融支持的行为,是绿色金融的延伸和扩展,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补充,转型金融的出现弥补了绿色金融缺乏对高碳企业转型的资金支持问题。

“产业结构的转型使得绿色金融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双碳’背景下,能源产业结构向低碳产业结构转型,传统的高耗能能源产业需要逐步向绿色低碳能源产业转型,产业转型发展中将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为银行布局绿色金融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由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仍主要依靠于化石能源,所以各企业对转型金融有较高的需求。同时,转型金融也为金融机构当下及未来注入了全新的竞争力。

机构积极布局

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相关研究估计,要实现《巴黎协定》所约定的目标,每年至少需要对基础设施投资6.9万亿美元、对能源转型投资1.6万亿美元到3.8万亿美元。

早在2020年,我国便开始陆续推出转型金融试点。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浙江省湖州市,一些金融机构相继出台相关文件。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推出支持转型金融的第一批指导性文件,《转型债券管理声明》和《转型债券框架》明确定义了转型债券,并给出了合格项目类别。

在推动转型金融领域方面,浦发银行较早布局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碳减排支持领域,开展面向绿色低碳行业的研究,针对重点绿色金融业务实行差异化考核激励和配置政策,加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绿色信贷投放。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以来,浦发银行累计向100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182.23亿元。响应“双碳”目标,浦发银行还加大相关领域绿色信贷投放,发挥了绿色金融对社会资源的引导和调配作用。

除商业银行外,信托业也加大了在转型金融领域的开拓力度。近年来,百瑞信托持续探索业务模式创新。

2021年12月,由百瑞信托担任发行载体管理机构的“国家电投集团不动产1号定向资产支持票据”成功发行,这是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煤电类定向资产支持票据。该产品的发起机构为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金元”)所属贵州西电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贵州金元引入权益资金42.75亿元,降低资产负债率超过五个百分点,实现传统火电从重资产运营向轻资产运营的转身。该项目为贵州金元资产结构调整释放出新的投资活力,也为国家电投集团乃至整个能源行业在煤电资产优化、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具有示范效应的“产融结合”创新解决方案。

制约因素

虽然转型金融受到了金融机构的关注,但其发展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转型金融给银行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如何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转型金融的标准体系,支持我国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在国民经济主要行业低碳转型路径尚不清晰的情况下,转型标准的制定面临较大挑战。二是转型金融需要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对行业和企业气候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对企业碳排放的核算和管理能力,以及应对企业转型带来的政策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等方面的管控能力。

在谈及转型金融业务需要面对的挑战时,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短期内高碳行业资产质量波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短期内会对部分企业经营形成较大的压力,一些高碳行业的资产可能出现信用风险,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影响;二是绿色低碳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目前,银行绿色低碳转型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传统领域,绿色低碳金融产品仍然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在配置绿色金融资源的作用。

多家金融机构表示,相关配套与管控能力等成了制约金融机构转型金融的关键。


相关链接

可持续金融和转型金融

可持续金融一般指金融可持续发展,是金融体制和金融机制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调整,从而合理有效地动员和配置金融资源,提高金融效率,以实现经济和金融在长期内有效运行和稳健发展。国际上,转型金融概念由可持续金融演化而来。欧盟在2016年提出可持续金融概念。2019年,经合组织(OECD)正式提出转型金融概念。2020年,欧盟进一步将可持续金融中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概念进行区分。


延伸阅读:

【专家观点】可持续金融推进之路

记者观察:转型金融正当时

转型金融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