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0-27 08:23
□记者 王方琪
中国银行保险报:重疾险产品面临怎样的市场变化?
关霈然:近年来,较为显著的市场变化是,高额医疗险将重疾就医费用补偿的保障需求从给付型重疾险中剥离了出来,于是给付型重疾险的保障定位更加侧重于医疗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所谓其他支出,通俗讲就是罹患重疾后,患者无法继续工作获得收入,但生活还要继续,房贷还要还款,抚养和赡养还要进行,康复费用还要支付,而重疾险的理赔金可以较好应对这些支出。给付型重疾险和高额医疗险分化驱动下,重疾险的销售逻辑也正在重构,“重疾险+高额医疗险(城市普惠型医疗保险/百万医疗/高端医疗)”组合正逐步成为普遍的销售方式。在这种变化的持续推进下,重疾险将迭代为进阶产品,对客户交费能力有一定要求,客户应该具备相应经济基础。就重疾险保额设定来说,通常可以考虑以“房贷余额+未来5年家庭常规开销”为衡量基准,在此基础上根据交费能力再做调整。而结合行业重疾险平均保额水平来推断,重疾险市场尚有较大的加保空间。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这种逻辑下,重疾险产品应该如何设计?
关霈然:产品设计要结合“加保”这个逻辑展开。加保时,客户可能已经由初次投保时的健康状态变成了既往症状态。面向既往症群体的重疾或特定疾病产品,是未来产品开发设计的潜在方向之一。目前针对既往症群体客户,主要通过“加费、除外”的核保手段,进行差异化承保,但背后缺乏进一步精细化数据支持,而且加费幅度一旦大了,保障的杠杆作用就会大幅削弱,进而消费者购买意愿将减退。面向既往症群体的重疾或特定疾病产品,有望通过适当的疾病分组或分级解决保障杠杆吸引力的问题,但难点在于定价数据支持。监管部门今年年初发布的《关于印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报告的通知》中提到,“加强商业健康险同卫生健康系统、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如果保险行业将来能够与医疗卫生行业深度协同,获得产品创新所必要的脱敏的数据支持,将有助于促进既往症客群重疾险产品的开发设计。
除了既往症之外,另一个方向是在病种分类上做进一步的细分。比如目前处于行业标准定义“恶性肿瘤-轻度”之中的TNM分期为Ⅰ期的甲状腺癌,治愈周期较短,且普遍不会因为患病而难以持续工作;而早期运动神经元病、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等则显著影响工作,且康复、护理成本也更高。但在目前行业常见的诸多重疾险产品中,这几个疾病均处于“轻症”的范畴,保障额度均一致。这说明病种分级还有进一步细分的空间,以体现其对未来家庭收支影响的差异性,这也需要医疗卫生数据的支持。
因此,未来可以看到,销售逻辑重构,可以打开加保的保额空间,而围绕着加保,在既往症客群和病种分级分类细化方面,将有可能打开重疾险的创新空间。
中国银行保险报:未来重疾险是否会走普惠之路?
关霈然:个人认为重疾险不会走普惠化路径。如前所述,医疗险和重疾险已经分化。走普惠化的应该是医疗险,医疗险提供的经济补偿是基于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而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又受制于公共医疗资源总量的有限性、公平性,以及医保控费、社保商保结合等因素,于是才具有普惠的逻辑基础。而重疾险与医疗险分化之后,给付型的重疾迭代为进阶需求,不仅对客户的保费支付能力有一定的基本要求,而且给付型重疾险保额设定要看家庭资产负债、现金流的具体经济状况,客户差异化较大,这和普惠的逻辑基础不一致。对于给付型的重疾险而言,结合客户需求的进一步细分、医疗技术发展等因素,针对人群、疾病分组分级进一步走精准化的路径,可能比泛泛的普惠化更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