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读> 【深读】森林防火“保”卫战

【深读】森林防火“保”卫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9-22 08:00

编者按:

林业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大,很容易遭受巨大损失。森林保险是增强林业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机制,不仅有利于林业生产经营者在灾后迅速恢复生产,促进林业稳定发展,而且可减少林业投融资风险。开展森林保险对实现林业、保险业与银行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森林防火“保”卫战

□记者 朱艳霞

今年8月,受到极端高温天气影响,重庆涪陵、北碚、巴南、江津、大足等多地相继突发山林大火,引发全社会关注。经各方共同努力,这场灭火“战役”取得了胜利。

山火期间,重庆银保监局指导辖内保险公司积极参与火灾事故施救减损工作。森林保险相关承保公司迅速开辟理赔绿色通道,提前拨付赔款,全力支持山火施救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年均发生森林火灾22万余起。根据应急管理部数据,上半年,我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11起。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救助难度大,作为规避林业风险的有效手段,森林保险应运而生。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发生的森林火灾中,保险业一直在一线参与救灾,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等提高查勘定损速度,快速理赔助力灾后重建。同时,积极推动森林保险管理由“灾后补偿”向“灾前预防和灾后理赔并举”转变,助力有关部门打造森林防灾减损体系。

加入灭火“战役”

重庆山火发生后,各省消防驰援,重庆市民纷纷加入灭火“战役”,其中就有保险力量。

“我们向当地森林灭火单位捐赠灭火物资,并组织灭火志愿者队伍前往隔离带砍伐、协助物资转运。此外,应用无人机对火灾损失情况进行勘测,拍摄了清晰的山林过火损失照片,方便核定损失。”平安产险农村保险部产品支持团队副总经理李少坚对记者表示。

这是保险业积极参与“灭火”战役的一个缩影。自2009年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启动以来,森林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多家保险公司利用遥感卫星实时预警监测系统、无人机等,实时监测并通报辖域内森林火点发生情况。

“多数森林覆盖山区等地形复杂、无人居住,森林保险的验标和查勘等工作仅通过人力难以第一时间掌握。”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4月20日,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石龙镇马鞍村9组发生森林火情,火场山高坡陡,风向不稳定,瞬时极大风力达8级以上。获知灾情后,该公司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火灾现场实时监测,受到相关政府部门肯定。

协同防灾减损

森林火灾具有巨灾特点。记者了解到,保险机构一般建立森林保险防灾减损机制,由后期赔付向前期预防转变,助推参保单位完善设施设备、组建专业队伍,建设森林防灾减灾体系。

“森林保险是防重于赔的一个领域。”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森林保险的风险特点,公司每年都会主动与林业主管部门协同,在火灾高发季来临前开展宣传,补充防火设施,排查风险隐患。

银保监会今年印发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该办法适用于森林保险业务)中明确规定,保险机构应当强化与农业防灾减损体系的协同,提供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同时对服务能力建设、客户回访、加强防灾减损管理和科技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上述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已投入防灾减灾资金上亿元。其中,仅2021年全年就投入森林防灾减灾费用2036万元。

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平安产险承保了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所辖6353亩公益林,自2015年以来未发生大型保险灾害。“通过森林保险对大兴安岭森林防火的投入,逐步更新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增强了防火和病虫害防治指挥的科学化体系,使得预防体系进一步完善,林火预防能力大幅提升。”李少坚表示。

助力灾后“固碳”

森林火灾发生突然,极有可能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害。2020年3月30日,凉山州西昌市经久乡突发森林火灾,造成19人不幸遇难。火灾发生后,人保财险以最快速度向遇难的18名打火队员进行赔付,于3月31日15时向凉山州宁南县林业和草原局支付团体意外伤害保险赔款。

此外,森林火灾还会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保险公司创新森林保险产品,为灾后植被恢复提供经济补偿。

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创新推出了林业碳汇指数保险。2021年8月,龙岩市新罗区发生火灾事件,导致355亩林木完全损毁,在政策性森林保险理赔的基础上,也触发了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理赔标准,该公司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新罗区林业局,支付保险理赔款100万元。

“目前,该赔款已投入新罗区碳汇林巩固提升项目,通过对新罗区江山镇村美村水库第一重山的197亩低产低效毛竹林实施全面浅锄垦复、植被套种等提升改造,加强灾后区域生态保护修复,进一步增强森林固碳能力。”上述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透视森林保险多样性

□记者 房文彬

森林保险除了火灾责任外,还有N个侧面。“其实病虫害更是我们目前森林灾害防治的重点,也是触发保险赔付的主要原因。”福建省龙岩市林业局林业基金管理站站长梁益鹏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保险责任来看,森林保险从火灾保险责任逐步扩大到自然灾害保险责任,目前也将野生动物致害纳入保险责任。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森林保险保费收入45.7亿元,为1363万户次林农提供风险保障1.82万亿元;与2008年相比,森林保险保费规模和风险保障金额均增长了50余倍。

多方施策 补偿损失

林业有害生物是目前森林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龙岩市马尾松林分布占比较大,超过森林面积的三分之一,近几年由市外传入的松材线虫病害,由于传染性极强,造成了一定的疫情,一旦未及时处置,将会对本地的马尾松林造成致命危害。”平安产险农村保险部产品支持团队副总经理李少坚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除火灾外,病虫害也是森林保险的主要出险原因。森林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森林病害、森林虫害和森林鼠害等。这些有害生物通过直接取食林木的根、茎、叶,或者以一定方式侵害林木的组织器官引发林木出现病理变化,由此导致林木生长不良、质量下降甚至引起林木枯死。

“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一棵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周边几百米的松林都要砍掉并采取防治措施。”梁益鹏介绍,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每年要占到森林综合保险赔款的绝大部分。

据了解,龙岩市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近两年来,不仅与中国人寿财险探索开创了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等特色森林保险,还与中华财险合作了野生动物伤害保险。

“森林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惠民惠林政策,对保护森林资源、巩固林改成果、有效防范和化解林业生产经营风险,帮助林农稳定生产、增加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梁益鹏说,未来应从三个方面加强森林保险的作用,一是持续提高参保率,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创新生态保护险种,提升森林“固碳”能力;三是完善保险理赔机制,提升保险服务水平。

探索创新 防重于赔

多样灾害给林农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减少经济损失,林农需要借助其他途径转嫁风险。保险公司也不断根据各地林业资源保障需求的差异,持续创新险种,树立“防重于赔”理念,优化理赔服务。

在创新产品方面,太保产险在安徽、海南开展了林业致害创新险种试点,在内蒙古试点草原保险。据悉,2022年,太保产险为内蒙古自治区8个盟市13个旗县提供6.3亿元风险保障。平安产险则创新开发了森林综合保险、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等产品。

除风险补偿外,各保险公司通过提供遥感监测、防灾减损教育培训、防灾物资等方面不断丰富着森林保险的服务创新。

据了解,根据森林保险的风险特点,在病虫害暴发季,太保产险会协同支持无人机农药喷洒工作;在台风高发季,积极提供施救支持和台风路径预警。

“平安产险积极开展防灾及风险管理工作,推动森林保险管理由‘灾后补偿’向‘灾前预防和灾后理赔并举’转变。”李少坚介绍。在风险管理方面,平安产险一方面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林木的防灾防损宣传,另一方面通过查验承保标的坐落位置、植被结构等情况,提出防灾建议,规划防灾措施,并结合风险等级制定应急预案。

推动提标扩面增品

“森林保险在取得显著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大、保障水平有待继续提升、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等,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森林保险功能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中国银保监会财险部相关负责人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推动提标扩面增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加强产品创新,推动开发收入保险、指数保险等险种。二是完善运行机制。指导保险行业协会出台森林保险规范,研究制定森林保险风险区划,科学合理确定费率厘定水平,加快森林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三是发挥合力,强化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实现财政、林草、国土资源等相关数据共享。四是加强森林保险科技应用,提升服务水平。

对此,太保产险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拓宽政策性险种的覆盖范围,关注森林防治领域以及护林员等相关从业者的保险需求,不断丰富产品供给与服务;探索生态环境领域的风险保障新需求,针对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森林衍生领域积极提供保险服务。

“一方面,应强化宣导,提升林农的保险意识;另一方面应优化创新,开发满足林农需求的保险,同时,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李少坚表示。


【专家观点】林草保险市场空间巨大

□秦涛

随着“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林草保险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突破点,新领域保险业务将不断涌现。

草原保险市场空间巨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畜牧业基地以及碳库载体,但其生态系统脆弱,灾害频发,缺乏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随着不同规模的牧草经营主体对灾害防范意识的加强以及保险意识的提高,草原保险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需要保险公司开发针对牧草的多样化保险产品。目前,内蒙古、西藏、青海、四川等开展的政策性草原综合保险,针对草场的牧草植被指数保险、牧草产量保险,以及保障牧草因旱灾与雪灾损失的牧草天气指数保险等,有效兼顾了生态安全保障与牧草经营风险转移,未来将逐步释放出更大业务空间。

国家储备林保险需求快速增长。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到2035年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2000万公顷,工程建设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由于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是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为主,国家储备林项目贷款中林权抵押贷款需要森林保险作为风险保障和金融增信支持,这为国家储备林保险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市场空间。

经济林保险市场生机勃勃。经济林的蓬勃发展使得林业保险出现了一些新趋势,集中表现在创新发展了经济林灾害险、产量险、收入险、价格指数险、气象指数险,以及“保险+”等新产品、新模式,深受各地政府和群众欢迎。

林下经济保险潜力巨大。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高附加值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林下经济经营主体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和保费支付能力,为林下经济保险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保险机构可以结合各地特色林产品区域布局和林下经济模式,针对林粮、林药、林菌、林禽、林畜等开发林下经济综合保险,将保险服务覆盖良种选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产品加工、储藏保险、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全产业链,促进林下经济健康发展。

林业碳汇保险领域成为新蓝海。大力发展林业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林业碳汇保险作为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风险重要管理工具,在降低林业碳汇生产开发风险和促进林业碳汇融资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需求不断增加。随着野生动物种群和栖息地的逐渐恢复,野生动物肇事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而政府直接补偿这一方式存在补偿责任难落实、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低等问题,无法有效弥补群众的经济损失。云南、西藏、四川、浙江等部分地区探索开展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在减轻各级财政压力的同时,保障受损农户及时得到应有赔偿,在试点地区取得良好效果,拉动了需求,带给保险机构广阔的市场空间。

林草保险要与林草现代化发展阶段相适应,与林草生产经营主体的需求相契合,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创新林草保险的体制、机制、产品类型和经营模式,不断提高林草保险的保障水平,力争覆盖完全成本以至保障收入,逐步从单一的森林保险体系向多元化林草保险产品体系转变。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林业金融研究院院长)


【业内声音】森林保险需高质量发展

□阮江

森林保险是农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深化林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森林保险试点工作,促进森林保险持续健康发展。然而,森林保险仍存在许多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森林保险的发展。未来,在“双碳”目标下,保险公司应继续加快森林保险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制约因素较多

目前,森林保险是在政府统一的制度框架下,由各地指定的商业保险公司在基层林业部门协助下开展业务的一种政策性保险,并由财政部门给予投保林农或林业企业一定的保费补贴,保费补贴一般分为中央、省、地市、县4级。

具体的补贴政策由《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七条明确规定:对于公益林,地方财政至少给予40%的补贴,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再补贴50%;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中央财政统一补贴90%。对于商品林,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中央财政再补贴30%;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中央财政统一补贴55%。

目前,森林保险仍存在许多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森林保险的发展。

首先是投保积极性问题。建议出台公益林保险农户自缴保费由财政统筹的统一规定,这样既减轻林农负担,也能调动保险机构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是道德风险问题。由于公益林权利人有限物权的责任特点,林农无法从中获得直接利益,却能从保险赔付中获得利益,容易因此产生道德风险。

最后是产品同质化、单一化问题。一方面保险公司要优化已有的传统产品,另一方面应围绕森林火灾、旱灾、风灾、病虫害等设计指数保险方案;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等新技术,不断完善创新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产品等。

亟待高质量发展

广义的森林保险业务不仅包含林木火灾保险,还包含采草场草原植被指数保险、松树病虫害防控责任保险、草原保险、森林碳汇价值保险、野生动物致害保险等。

在“双碳”目标下,保险公司应继续与相关部门协同推进森林保险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配合当地林草部门,加强对森林保险工作的宣传引导,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将森林保险政策送到林权所有者手中,积极引导林权所有者主动投保。

二是创新保险产品,建立健全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为增强林业风险抵御能力,促进生产稳定发展、保护绿色生态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积极参与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在林业系统现有设施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新科技应用投入,综合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科技手段,形成从林业遥感监测数据获取、林业信息化应用、辅助指挥决策的一体化的运行体系,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作者系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