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专家观点】反电信网络诈骗应精准发力

【专家观点】反电信网络诈骗应精准发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9-19 08:18

□董希淼

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十分猖獗,在世界范围内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在这种形势下,国务院成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安机关在金融、电信、网信等部门配合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云剑”“长城”“断卡”“断流”等专项活动,不断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预防和打击。从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全国共破案39.4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3.4万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反电信网络诈骗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措施坚决有力,成绩有目共睹。但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在执行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尽量避免“一刀切”。笔者在广东、浙江调研,部分小微企业反映,因上下家交易对手资金被认定涉嫌电信网络诈骗,导致企业及个人账户被冻结,冻结之后长时间内难以解除。部分银行因为担心把关不严受到处罚,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户进行苛刻审核,要求提供大量证明材料,甚至“一刀切”将企业拒之门外。

二是“断卡”行动精准性不够。为配合“断卡”行动,银行对长期不动、交易异常的账户及银行卡采取限制性措施,包括非柜面交易限额、冻结等。少数银行工作不够精准,导致部分正常使用的账户和卡被限制。被“误伤”的用户为申请解除限制,甚至在银行网点排起长队,影响了银行与客户关系。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从2021年10月草案提请初次审议,到2022年9月正式表决通过,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作为一部重要法律,《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我国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

下一步,应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通过和实施为起点,坚持发展和安全、预防与打击、保护和服务的有机统一,细化制度办法,优化工作机制,一方面推动反电信诈骗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一方面保障公民生产生活秩序不受影响。

一是加快制定《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公安机关的职责边界,合理确定电信、金融等机构的责任。既要赋予相关部门充分的权力和必要的手段,也要确保权力在法律法规范围内依法行使。

二是金融机构应提高工作精准度。银行应借助科技手段,优化模型,精准排查,尽量降低“误伤”的比例。在“误伤”之后,应采取更人性化的救济措施。如推出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便利用户办理解除限制手续。

(作者系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