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党建> 【基层党建】红色金融为“智造”添彩

【基层党建】红色金融为“智造”添彩

——嘉兴银保监分局党建引领创新产业链信贷产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9-15 09:25

□俞晨越

制造业是浙江嘉兴经济发展的支撑性行业。迈入数字时代,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制时代”迈入“智时代”。嘉兴银保监分局大力弘扬建党精神,紧紧围绕制造业企业各成长阶段的金融需求,引导辖内各银行机构以“党建+金融”模式,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创新信贷产品、加大产业链信贷支持力度,跑出“制造业”向“智造业”提升转变的金融“嘉速度”。

红色金融服务 打通“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堵点

“近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智能制造、低碳生产的号召,坚持进行绿色新材料的开发与生产。但随着市场需求量迅速上升,原材料需求急剧增加,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压力较大。”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出了企业经营的难处。

该企业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的芯材产品获评2021年度“浙江制造精品”、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恒丰银行嘉兴桐乡小微企业专营支行成立的“党员先锋突击队”紧抓浙江省绿色金融先行先试的重要机遇,开展“专精特新”等企业专项走访。了解到该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产生融资需求后,第一时间组建专项业务对接小组,结合企业特点深入调研,为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金融服务方案。同时,积极向上对接,开辟融资绿色通道,顺利完成贷款申报、审批、出账等业务流程,成功为公司发放1500万元贷款。

“恒丰银行还根据我们新型企业的情况,积极推出相匹配的金融产品,主动减费让利,大大节约了我们的融资成本。有了这笔贷款的支持,下一步我们将提升芯材料产能,为风电装机提供保障。”该企业负责人说。

进入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备受重视和关注。嘉兴银保监分局抢抓机遇,积极联合嘉兴市经信局制定2022年全市1000个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项目清单,并督促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党员先锋突击队”服务机制,根据“两化”改造项目清单,开展企业融资需求摸底、服务方案制定、建设资金落实、项目风险关注等全流程红色金融服务,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红色信贷产品 助企业渡过资金难关

“今年,禾城农商银行的红色信贷对我们的授信已经增加到9000万元、贷款5200万元,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巨力自动化设备(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力”)负责人十分感慨。正是在禾城农商银行“红色动力贷”产品赋能下,巨力依靠技术创新和专业管理,实现了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巨力是一家在电机成套设备制造行业“摸爬滚打”了33年的专业从事电机制造和特种焊接设备、自动化装置设备制造的制造业高新企业,走进巨力的现代化厂房,干净整洁的车间环境和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让整个车间呈现不一样的活力。

一直以来,巨力将企业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各项建设发展中,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完善企业管理模式,目前已快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科技企业,年生产能力在2亿元以上。

“受疫情影响,我们企业的国外货款还未能及时收回,现在新能源项目的订单爆发式增长,我们在产线研发和人才方面加大了投入,目前面临着比较大的资金周转需求。”今年,在嘉兴市塘汇街道组织的党建联盟银企座谈会上,禾城农商银行得知企业遭遇的难题,立即派出“红色金融网格员”,上门建立“一对一”驻企服务,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并根据其党组织建设情况,匹配“红色动力贷”产品,帮助企业渡过资金难关。

“我们动态建立了红色系列信贷产品可授信名单库,牵头制定多项评价指标,将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主党员信用评级与贷款额度、利率优惠直接挂钩,积极引导银行机构与辖区组织部门推出‘红色信用贷’‘红色领航贷’‘红色启航贷’等系列信贷产品,配套制定相应的专项惠企政策,让建有党组织的企业享受到党建带来的红利。”嘉兴银保监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红色党建联盟 提升产业集群化发展动能

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产业链上下游环环相扣、相互制约,任何一家企业出现的资金链“断点”都有可能成为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堵点”。为此,嘉兴银保监分局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党建联盟为桥梁纽带,主动对接产业链核心企业,了解掌握融资需求,定制专属产品服务方案,并加大对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信贷支持。

“我们依托‘党建+金融’模式,大力推进党建联盟建设,积极实施核心企业培育+链上金融共享+联盟自转加速‘三大行动’,将服务触角向上下游延伸,全面提升产业链协同作用。同时,联合政府部门设立‘红企指数’,作为企业授信增信的重要依据。”海宁农商银行主要负责人说。

在海宁,浙江鸿翔钢结构有限公司是一家钢结构建筑加工制造与安装服务于一体的两新企业,企业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受疫情影响,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应付账款占比较高等困难,企业现金流受到巨大冲击。

通过“例会制”“清单制”“组团制”党建联盟三大常态机制,海宁农商银行及时了解到企业经营困难,并根据企业经营和结算特点,转变传统信贷融资等单一手段,通过串点成链、化指为拳,以该企业作为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将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作为整体,量身定制“红色供应链”贷款产品,并向其上游两家供应商发放贷款共计1400万元,解决了核心企业预付款“占比大”及上游供应商应收款“回款慢”等上下游两端资金难题,进一步增强了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贸易稳定性和客户黏性。

截至8月末,海宁农商银行已成功对接“红色供应链”两条,为上下游企业发放贷款14笔,金额3745万元。配套数字小微平台,推出小微企业体验式产品“亲企贷”,截至8月末,已发放“亲企贷”5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