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读> 【深读】​险企加速布局“新能源”赛道

【深读】​险企加速布局“新能源”赛道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9-07 08:29

编者按:

2021年1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中国精算师协会也同步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目前新条款和保费表已实施9个月,市场反馈如何?有哪些难题待解?本专题将进行深入探讨。


险企加速布局“新能源”赛道

□记者 房文彬

保费一直都是近千万新能源车主最关心的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上线近9个月以来,有关“新能源车保费大幅上涨”的话题一度成为热搜,但相比于9个月前的“涨声”一片,也有新能源车主发出了不同声音。

“这几年,我的保费好像降了不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北京的高女士表示,2019年购买的荣威纯电动轿车车价近20万元,第一年保费4500余元,2021年降为3300多元,今年5月到期续保,整体又下降一些。

相比之下,张女士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同为新能源车主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的特斯拉model 3在去年没出险的情况下,今年续保时价格却莫名增加了许多。

记者发现,尽管今年以来新能源车险保费一路波动,有的车型保费上涨明显,但由于出险率高、赔付率高等因素影响,承保新能源车险对保险公司来说,并不赚钱甚至是亏损。

一边是新能源车险“涨声”一片,一边是承保险企直呼亏损不赚钱,上线9个月的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到底遇到了哪些问题?《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研采访。

25万元是保费分水岭

“电车保费普遍比油车贵,一般保费在6000-8000元。”一位奥迪4S店工作人员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说。

资料显示,今年以来,保险公司普遍提高了新能源车保险的报价。其中,特斯拉的保费全国平均上涨幅度在10%左右;高性能版车型保费平均涨幅在20%以内。小鹏汽车也公开回应保费上涨问题,称其全线车型保费涨幅在2.9%至18.2%的区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全部新能源车型的保费呈现上涨趋势,车价25万元是保费浮动的分水岭。一位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车辆价格在25万元以下的车险保费变化不大;上一年出险的情况下,涨幅在10%以下;上一年未出险的情况下,保费甚至有所下降。

按照行业公布的基准保费表测算调整说明,从纯风险费率上看:车价25万元以下的不涨费;车价25万元以上部分车型会涨费,但涨费幅度原则上不超过3%。从险种来看,车损险60.2%降费,21%不变,18.8%上涨;三者险25%降费,62%不变,13%上涨。

在此基础上,车主的用车习惯也将影响车险投保价格。太平洋车险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往车辆的出险记录只影响下一年的续保价格。但现在出险次数影响未来三年保费,很多保费上涨的车主都不清楚这点。”

破解定价难赔付高难题

虽然部分新能源车型的保费有所上调,但在大部分保险公司眼中,新能源车保险目前仍是“赔本生意”。

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在发布会上透露,目前,太保产险承保的新能源汽车仍然亏损,未来,还要为较高的赔付下降推出一些新的措施。

中国银保信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整体出险频率比非新能源汽车高3.6%,家用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更是比非新能源车高9.3%。据申万宏源报告数据,目前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平均接近85%,行业整体仍面临着较大的承保亏损压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认为,新能源车险处于持续亏损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新能源车比燃油车的风险大,电池比较容易出险,而且电池一旦出险损失往往也比较大;二是将新能源车险的附加费用率上限规定为15%,进一步挤压了保险公司的业务调整操作空间;三是车险是一项规模效应比较明显的业务,但是目前新能源车占机动车总量的比重刚超过3%,新能源车险的规模效益还不显著。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承保标的的增加,同时维修根基合理便利、技术更加成熟之后,自然而然地定价难赔付高的局面就可以得到破解。”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宁威表示。

同时,李文中认为,保险公司应不断改善提高经营管理技术来降低经营管理费用,改善新能源车险的利润空间。

中国精算师协会认为,与保险科技数据的融合,是未来新能源车险的必由之路。“由于当前新能源车险定价的传统驱动因子维度不够,因此应扩展一些高质量的定价驱动因子,引入诸多基于新能源汽车平台的动态数据,用于完善新能源车险的定价模式。”中国精算师协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头部险企积极布局渠道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甚至市场上有关“停售燃油车”的声音不绝于耳。

近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态,以及长城汽车旗下最大的整车板块哈弗品牌宣布全面向新能源转型引发热议。

此外,在国际上,今年6月,欧洲议会在其通过的一份关于“在2035年于欧盟境内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的议案中提出,“从2035年开始在欧盟境内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

伴随着“停售燃油车”的声音、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及专属车险的落地,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平洋产险等头部保险公司也将资源纷纷向新能源车险业务倾斜,加速布局新赛道。

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表示,随着新能源车下乡、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落地,太保产险将对新能源车的发展高度关注,研究其特点和规律。

中国人保副总裁、人保财险总裁于泽表示,人保财险通过加速布局新能源车险直营模式,加大新能源车险产品供给,持续优化服务能力。

2012年以来,人保财险着重与汽车厂商建立总对总合作,在车商渠道实行“管营分离,授权专营”的经营模式,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车商渠道销售服务体系和高效的渠道运营管理机制,车商渠道现已具有完备的专业化销售队伍,在渠道经营管理、销售能力建设上更是具备丰富的经验积累。

目前,人保财险在新能源直营模式厂商项目上的新车份额高于公司新能源新车份额整体水平约1.1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在直营模式上的渠道经营优势。

“目前有部分主机厂通过成立保险经纪公司的方式进入保险市场,但这些经纪公司数量少,业务规模小,对公司车险业务影响较小。对此,人保财险的态度是与主机厂的保险经纪公司共存、共赢的态度。”于泽补充道。


【专家观点】“新能源”需要“新资源”

□王和

纵观全球,我国已率先步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同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的结合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基本方向。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67.7万辆,同比增长152.5%,预计2022年这一数字将超过500万辆。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比我们所有人的想象要快得多。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保险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无论是风险评估和定价,还是经营技术和服务,传统保险业需要一场新思考:如何能够为新能源汽车保险提供“新能源”,作为前提行业需要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风险管理和服务需求有全新的认识。

保险业需要培育自身的“新能源”

研究预测,203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152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8000万辆。据此估算,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费规模将达4700亿元。

新能源汽车将重构汽车社会,也势必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发展新能源汽车保险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保险业需要思考新能源汽车的风险和使用特征与需求,开发出真正意义的新能源汽车保险,以适应新能源汽车社会的需要;二是保险业需要培育自身的“新能源”,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新需求。

首先,对新能源汽车的风险及其特征有新认知。从风险暴露视角看,混合动力汽车车身重量大,增强了车内乘客安全性。据美国高速公路损失数据研究所(HLDI)的分析报告,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身重量,比同类型传统燃油汽车平均重10%,使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安全性更强,车上人员受伤概率比传统汽车低25%。但电力驱动汽车时噪声小,不利于保护行人安全。根据2011年美国国民高速交通安全管理局(IIHS)的报告,除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外,其他新能源汽车行驶时噪声小,不易引起行人和自行车注意,因而发生人车碰撞的概率更高。

其次,从风险因素的视角对新能源汽车有新认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风险因素复杂,且不同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不同车辆种类的出险频率差异较大。家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出险率远高于传统能源汽车,大约高出11.7个百分点,公路客运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出险率则明显低于传统能源汽车,大约低7.1个百分点,其他车辆种类出险率差异不大。

再次,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风险特征有新认知。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风险因素,由于技术和制造的良莠不齐,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易受到加热、振动影响,进而缩短寿命,或破损危害行车安全等问题。同时,一些厂商出于对专利技术保护等因素的考虑,在电池发生事故受损后,会免费为消费者更换并回收电池,这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车辆真实风险,使保险公司无法准确评估车辆赔付情况。

最后,要对新能源汽车保险经营的成本结构有新认知。技术成熟度与普及度直接影响车辆赔付成本。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制造关键设备的技术水平各异,直接导致赔付水平在不同厂商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由于关键技术仍被少数厂商掌握,新能源汽车发生事故后,普通维修厂不具备修理能力,只能送回4S店或直接由生产厂商维修,零配件及工时费价格,通常比传统燃油汽车更高。

新能源汽车需要“新资源”

在对新能源汽车的风险有了充分认识之后,如何打造保险业经营管理的“新能源”?

作为“新能源”的核心基础是新理念,即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汽车保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理念,如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将更多地采用换件和返厂的方式,虽然成本会增加,但更符合环保理念。为此,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制定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为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地经营与管理奠定了基础。

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是新能力,新能源汽车将涉及大量的新知识,不仅涉及制造和维修材料和工艺,还涉及汽车使用技能和责任认定,因此,要求新能源汽车保险的经营,特别是一线查勘理赔服务人员,应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仍处于发展中,因此新能力还需要“日日新”。为此,中国精算师协会研究厘定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为专门化的数据积累、分析和定价,提供了技术框架。

作为“新能源”的关键要素是“新资源”,即一家保险公司、保险行业不能实时地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前沿技术,尤其是材料和维修技术,因此,保险行业需要重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变化,利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保信公司等平台,与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并不断提升行业经营新能源汽车的“新资源”。

(作者系中国精算师协会会长)


【行业观点】推动险企深度生态联动

□方瑞新

2021年1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拉开了新能源车保险的序幕。在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大前提下,保险行业更深度参与产品端可持续革新的时机已经到来。尽管专属条款已发布试行9个月,新能源车保险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痛点和难点。

首先,保险定价有待进一步合理。车险总保费由基准保费、无赔款优待系数、交通违法系数、自主定价系数四方面组成,对消费者而言,更多价格感受还需要落在自主定价系数方面。由于专属条款推出时间较短,加之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不足,新能源车保险经验数据沉淀尚不充分,较高的出险赔付频率和维修成本导致保险机构承保新能源车保险时,以提高定价系数推动覆盖或有成本。

据应急管理部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火灾共发生3000余起,新能源车的火灾风险总体高于传统汽车,这从侧面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固有较高的安全风险。数据机构We Predict发布的报告显示,通过对2016-2021年间约1900万辆汽车的服务和维修进行研究发现,目前电动车的维修成本为燃油车的1.6-2.3倍。

其次,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新能源车行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车主在面临出行、维修、养护、停车等诸多场景时,其服务商可能存在信息差和服务差。一方面,电池系统占新能源汽车总成本的30%-40%,保险机构对于补电场景的覆盖和补电服务的延伸成为保险产品管理的重要维度;另一方面,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对于9座以下客车(家用和非营运)按购置价格区间设置了更高的折旧系数,进一步压减低价位车型的保险费率。由于新能源车型和营运业务固有较高风险,保险机构对于营运车辆保险兴趣较低,营运车辆商车险承保仍是难点。

最后,保险科技有待进一步发展。UBI车险模式是基于车辆使用数据的保险模式,新能源汽车网联程度高于传统燃油车,实现车辆车速、里程、位置、转向、温度等数据收集。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逐渐挤入新能源车险市场,而比亚迪、一汽大众等传统车企也不甘落后,甚至零部件厂商也逐步加大产业链布局,传统保险机构在保险科技应用和数据应用方面略呈不足。

对保险机构而言,新能源车保险既存在难点和痛点,也是深化保险改革和推动可持续增长的战略机遇。因此,保险机构应当推动深度生态联动,加快新能源车保险定价、销售、定损、维修、理赔等全流程服务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生态构建和数据合作,提升定价精准度。保险机构应当继续提高新能源车领域反欺诈、反骗保的能力,构建基于数据和生态的定价体系,合作建设新能源车维修定价体系,通过保险资本推动零部件制造能力成熟,把握新能源车的固定风险和可变风险。

二是增强服务组合能力,引入第三方服务生态。保险机构可以围绕保险产品作进一步生态挖掘,如围绕停车难问题发展停车点查询、线上预约、抽屉式智能停车等场景,引入相关服务商,打造开放式、一体化的场景服务平台,甚至进一步,通过SaaS服务的形式,对各类服务商进行打包,形成集约的服务模式。在生态挖掘和服务延伸方面,可以优先关注充换电、停车、汽车穿梭消费、智能驾驶软件投诉等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重点关注的方向,并充分考虑与传统燃油车应用场景相联系的情况,避免重复建设,进一步降低生态建设成本。

三是推动产品创新,进一步开发新能源车保险产品。保险机构可以与汽车供应商、修理商和第三方平台搭建场景式产品生态,同时研究UBI模式对产品研发的价值,与车企合作开发基于新一代车联网技术的保险产品,进一步加深定价准确性和合理性,平衡产品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

(作者系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


记者观察:车企险企互惠共赢

□记者 苏洁

“新能源车保费涨了这么多,到底还能不能买?”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推出以来,有不少消费者感慨保费贵了,而对于险企和车商来说,日子也不好过。

新能源车保费为什么上涨?除了与汽车价格有关系,还跟汽车的维修费用有关系。

据了解,新能源车保费大涨,主要集中在车价是25万元以上的区间,尤其是以特斯拉为代表,有些车型保险公司甚至不好定价。

由于新能源车技术等方面还在发展中,尚属于新事物,保险公司对于新能源车的保费也一直在评估和核算,再加上新能源车零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零部件一旦出现问题,维修成本很高,如果还按照传统燃油车的办法去核算新能源车的保费,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肯定是亏本的。为了摊平成本,保险公司就得提高保费,因此就出现了新能源车保费比普通燃油车贵的现象。

近几年,在政策的推动之下,新能源车销量一路高歌猛进,但仍有不少新能源车企在做“亏本买卖”。为什么会亏损?收入减少,而车企的支出却在增加。数据显示,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电池级钴、硫酸镍、碳酸锂的价格分别上涨了119%、55%和569%。为了减少亏损,车企要么提高产品售价,要么停售无法盈利的车型,但也有行业人士指出,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彻底摆脱亏损。

险企和车企面临亏损,也意味着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增长点,而生态合作成为双方的最佳选择。

在新型车险服务链条下,车企将掌握车险运营的主导权,然而车企布局车险说易做难,牌照、服务、系统都是车企入局需要面临的挑战,因此在综合考虑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成本的情况下,与险企合作共建将是车企抢占车险市场、分享新能源汽车变革红利的最佳选择;对于险企来说,网点、技术、维修方面,这些都是车企的优势,因此,双方联合优势互补成为未来新能源车扭亏为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