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金> 【乡村振兴进行时】保粮食安全 稳经济大盘

【乡村振兴进行时】保粮食安全 稳经济大盘

——农发行吉林省分行助力打造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扶余模式”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8-25 08:24

□杜春涛 刘骄阳 记者 赵修彬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吉林省分行始终把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列为头等大事,全力服务稳住经济大盘,保障企业收“满意粮”、农民卖“舒心粮”。

农发行吉林省分行以粮食供应链金融为路径,以盘活存量国有粮企资产为抓手,探索支持地方政府整合“老粮库”转型“新集团”的“扶余模式”,提高地方国有粮企市场竞争力,提升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能力。该模式首次在吉林省扶余市落地以来,先后在四平、伊通等粮食主产市县复制推广,累计支持地方国有粮企29户、贷款14亿元。

国有粮企可持续发展“立题”

2012-2016年国家启动玉米临时储存政策,解决市场主体没人收购,农民售粮难问题。吉林省地方国有粮企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载体,有效落实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收储政策性粮食超2000亿斤,为维护全国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6年以来,受粮食市场化改革和政策性粮食“去库存”影响,十年来一直承担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任务的地方国有粮企必须向市场化转型。由于部分地方国有粮企土地性质为国有划拨,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长年未与下游客户打交道,经营实力和能力不适应市场竞争,企业效益严重下滑,个别粮库“去库存”后的优质仓容大量闲置,经营问题连锁引发职工工资、保险拖欠等民生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扶余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下辖18家地方国有粮库,在岗职工484人,每年需支付职工工资等人员费用约7335万元,根据固定仓容情况可年收购当地粮食66万吨。

在2010年至2016年陆续承担了省级储备粮、最低保护价水稻、国家临时储备粮等政策性粮食收储任务,存储期靠着补贴费用正常运转了几年,保障了人员工资发放。但2017年、2018年这些政策性粮食开始出库,各库又失去了经济来源,经营再次陷入困境,部分粮库已经陆续出现开不出工资的现象。

“各库虽有收储能力,但因产权不明晰、可抵押资产较少等原因没有银行愿意给予贷款支持,同时由于多年未走向市场导致销售不畅。”扶余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杨清源局长表示,如果粮食市场发生较大波动,各库也将面临大额亏损而无力弥补,特别急需农发行的有力支持,盘活已闲置多年的仓容。

农发行吉林省分行秉持“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使命担当,组建工作专班深入吉林省9个地市及粮食主产市县开展调研,实地走访地方粮食主管部门、地方国有粮企,全面掌握企业经营困境,深入研究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国有粮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农发行吉林省分行信贷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秋粮生产形势调研。梁方慈/摄

供应链合作平台“破题”

地方国有粮企具有仓储设施条件好、诚信意识强、保粮储粮管理规范等突出特点,如何擦亮地方国有粮企品牌?把一身好本领转化为经营效益是破题的关键。

农发行吉林省分行积极开展“支持多元主体 收好粮 存好仓”活动,建立“行长制+链长制”工作机制,创新粮食供应链穿透式营管服方式,探索推出民营企业把粮食寄存在国有粮企优质仓房的“贷储分离”模式、国有粮企为省内大型深加工企业定向供应粮源的“卫星库点”模式、国有粮企与南方大型用粮企业合作收购的“南北协作”模式、省粮食信用保证基金为国有粮企贷款担保的“信保基金”模式。

“四种模式”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农发行吉林省分行围绕粮食供应链帮助地方国有粮企融资、拓展销路的“拳头产品”,先后在全省所有粮食主产区落地,“卫星库点”模式被评为吉林省首届金融青年助力振兴发展项目大赛创效奖,“四种模式”被吉林省政府以专报方式上报国务院。

王涛任扶余伊家店储备粮有限公司负责人多年,2013-2016年国家临储收购期间带领库内20余名职工兢兢业业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收储任务,依靠补贴满足了职工基本工资需求。随着国家粮食“去库存”补贴逐年减少,2019年开始拖欠职工工资、保险等。“往事不堪回首!”王涛说,他们库由于历史原因已近8年没有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了,政策性粮食出库后几个仓都空着,职工都说他们是抱着“金饭碗”到处“讨饭吃”,员工整天无所事事。

得知此情况,农发行吉林省分行经过调研,立即给扶余伊家店储备粮有限公司提供了贷款,还帮助这个公司找到了南方大客户,并签订了锁定利润的收储合同。“在农发行帮助下,我们库每年收购量都在3万吨以上,不愁粮收上来卖不出去,也不担心跌价亏损了。职工工资、保险有了保障后员工心平气和,干劲也上来了,我这个主任也受员工尊重了,也算没白当,这得感谢农发行!”王涛感激地说。

2021年,为进一步帮助地方国有粮企业拓宽销路,充分发挥农发行系统优势,由省分行行长带队前往南方省份,主动对接广东海大集团等全国知名企业,积极引导海大公司在吉林设立收储库点,并促成双方签订近40万吨锁定利润的粮食购销合同。同时,借助农发行总行在长春市举办全国粮食供应链金融推介会之机,组织省内地方国有粮企负责人与双胞胎集团、象屿集团等大型用粮企业进行专场产需对接,全力引进贸易合作伙伴,进一步稳定和拓宽销售渠道,保障粮食供应链循环畅通。

让地方国有粮企“吃饱”变“吃好”

“四种模式”的推广运用有效解决了地方国有粮企“吃不饱”问题,但由于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产权改革不到位、担保能力弱、资产负债率偏高等原因,信贷资金支持额度有限,企业做大做强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如何让地方国有粮企“吃饱”变“吃好”成为农发行吉林省分行研究探索的新课题。

以扶余市地方国有粮企为试点,农发行吉林省分行连续3年通过“卫星库点+信保基金”模式投放贷款6亿元,支持扶余地方国有粮企为松原市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嘉吉生化公司定向储备、销售玉米45万吨,增收超2000万元,经营效益逐年向好。国有资产逐年保值增值增强了扶余市政府推行产权改革的信心,在农发行吉林省分行融智服务下,扶余市政府出资将18户地方国有粮企的划拨土地全部变更为出让土地并办理产权证,组建扶余粮食集团。

伴随着资产状况改善、担保能力增强,集团内单户企业授信由最初的3000万元增加至6000万元,实现了“支持—发展—再支持—再发展”的良性循环。

“农发行帮助我们协调政府把原来划拨的土地都变成了出让,房产办理了产权证,我们企业的资信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给我们的贷款比原来提高了一倍。”扶粮集团下属的扶余更新储备粮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常作雨兴奋地对记者说,“2021年我们公司的销售收入已达10770万元,是前3年销售收入总和的两倍,剔除人员工资等各项费用后净利润较2019年翻了两番。”

为进一步加大“扶余模式”的推广力度,2022年农发行吉林省分行会同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召开“扶余模式”助推地方国有企业改制交流座谈会,赴全省所有粮食主产区召开宣介会,为省市县粮食主管部门及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省内大型用粮企业讲解“扶余模式”经验做法,加大模式复制推广力度,助力地方国有粮企加速改革改制,进一步激活地方国有粮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骨干作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基本盘。目前,吉林省农发行采取“扶余模式双名单”的形式将辉南、磐石、舒兰等地的国有粮企列为“扶余模式”重点推进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