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8-18 08:43
编者按:
在银保监会引领下,银行保险机构不断推出改革创新举措,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保障,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取得良好成效。《中国银行保险报》今起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人民的召唤”专栏,讲述银行保险机构的改革创新故事,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 樊融杰
2015年,人保财险与银行合作,以浙江温州为试点推出农贷项目,并在试点基础上于2020年推向全省,将服务向银行传统上不敢贷、不能贷的领域延伸。“三农贷”“创业贷”“社员贷”“加按保”产品的推出,满足了更多农户的信贷需求。温州农贷项目实施以来,人保财险已累计帮助温州市5万余家/户涉农企业和农户获得超100亿元资金支持。
人保财险对农户的支持只是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图的一角。过去十年,金融业持续优化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努力为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扩面提质
供应链金融是产融结合的重要形态。截至今年5月25日,建设银行供应链融资余额4760亿元,较年初新增549亿元,本年累计投放3275亿元;供应链普惠贷款余额1529亿元,较年初新增200亿元。沿着各行各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建设银行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链上的小微企业。
建设银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高效稳定运转的成绩只是金融业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缩影。
做好小微、涉农领域信贷是全世界金融业面对的难题。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始终坚持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并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将更多金融资源引导到经济社会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如建设银行在助力推进乡村振兴中,部署了50多万个集综合金融服务、智慧村务和便民事务办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裕农通”服务点,覆盖全国80%的乡镇及行政村,提供“裕农快贷”等多种产品,有力支持了美丽乡村建设。
6月23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情况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肖远企表示,过去十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25.5%和14.9%,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接近100%。人均银行账户约9.5个,普惠金融覆盖范围和可及性显著提高。
此外,伴随我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旺盛。金融科技成为提升金融业财富管理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
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初,招行提出打造“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并将其作为全行未来5年的工作主线。一方面,构建流量型产品矩阵,打通支付主账户与财富主账户,降低财富管理门槛,开启年轻客户理财第一课。另一方面,依托“人+数字化”持续升级客户服务能力,探索未来银行智能化服务新模式。
随着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长,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
更多专业化金融机构形成
十年来,银行业保险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在金融机构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一批专业化的金融机构也逐步形成。
2012年底,我国银行业总资产为133.6万亿元,到2021年底,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增至344.8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市场。我国保险业总资产也从2012年底的7.4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24.9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在全球1000强银行中,我国已有近150家银行上榜,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已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此外,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需求的适应性近年来也大幅提高。城乡金融资源的配置更趋合理,目前平均县域银行机构8.8家,保险机构15.8家,金融资源向县域和乡村配置的比例不断提高。金融集中与分散度更趋平衡,前五大银行金融资产占比38%。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当前,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包括融资担保公司在内的各类地方金融组织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金融需求方面已逐步形成了专业化分工,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这些机构丰富了我国的金融业态,对有效缓解金融服务“过度竞争”与“服务空白”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资管行业近年来也步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2022年1月初,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曹宇表示,银保监会将继续坚持“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稳步推进理财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批设工作,做好已开业机构的运行评估,积极探索中小银行设立理财公司的模式路径,落实扩大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政策,建设各展所长、有机合作、同生共存的生态体系。
建立中国特色公司治理机制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公司治理。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公众利益相关属性,因此更需要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机制。
近年来,中国特色金融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的制度安排初步形成,股权结构更加优化,股权管理更趋完善,“三会一层”运行机制更加合理,金融机构的内部制衡与外部监督相互促进。
据记者了解,建设银行努力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到公司治理和业务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在“党建入章”的基础上,持续完善配套制度,进一步优化党委议事规则,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保障金融服务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
此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周茂华表示,经过过去几年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我国整体金融风险明显收敛,影子银行风险规模较历史峰值大幅压降;在不良资产认定标准趋严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率迅速下降;以P2P网贷机构基本“清零”为标志的互联网风险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打击了一大批金融违法违规犯罪行为,净化了金融生态;地方政府举债更加透明、规范,隐性债务化解持续推进;对个别风险机构进行稳妥有序、精准拆弹;更重要的是,近几年国内加快补齐法律制度短板、提升监管能力,为国内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确保金融系统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记者仇兆燕、胡杨、房文彬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