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头条> 【足迹·非凡十年】“祖国是侨胞永远的家”

【足迹·非凡十年】“祖国是侨胞永远的家”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8-16 08:49

编者按:

万里江山多锦绣,一枝一叶总关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各省区市考察调研,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总书记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意,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领航掌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银行保险报》今起推出“足迹·非凡十年”专栏,回访习近平总书记10年来考察调研的足迹,结合银保监会引领银行业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际,反映各地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开创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 王小波

“一溪目汁(眼泪)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出海)”。

在离广东省汕头市侨批文物馆百余米的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记者看到了这首经典的潮汕歌谣,生动记录了侨胞曾经背井离乡创业谋生的百年血泪史。

广东潮汕等地是我国著名的侨乡。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汕头,走进汕头市侨批文物馆,了解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并盛赞海外华侨对国家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贡献。

如今,祖国发展成绩令世界瞩目,家乡建设越来越好,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日子已成过去,祖国成为侨胞的坚强后盾,也是他们心中永远的家。

“总书记对华侨工作很熟悉”

潮汕话将“信”称为“批”,侨批又称银信,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银行、邮政等渠道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

“汇款的金额写在信封的左上角,侨批区别于一般家书就在这一行字。”汕头市侨批文物馆名誉馆长林庆熙介绍,薄薄的侨批,见证了侨胞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也寄托了他们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愿和希望。

林庆熙说,总书记对华侨工作很熟悉,非常了解这段(侨民)历史。“总书记在文物馆仔细观看,还把一段记述侨民历史的文字念出来,感叹‘不容易’”。

“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调研时深情感言,他们异乡历尽艰辛、艰苦创业,顽强地生存下来,站稳脚跟后,依然牵挂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有一块钱寄一块钱,有十块钱寄十块钱。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心。

侨批是华侨和祖国、亲人保持沟通联系的重要渠道,承载着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

“我们追寻到的尚存实物的侨批最早是1881年清朝光绪年间的,可以说有华侨就有侨批。”林庆熙介绍。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发展处于困难时期,部分国家对我国进行侨汇封锁,国家外汇资金十分匮乏。

作为承接侨批侨汇业务的中国银行汕头分行,曾改用“汕丰隆”的商号名义对外联系,积极开拓和揽收转驳侨汇业务,既保障侨胞、侨眷利益,也为国家争取宝贵的外汇资源。

“当时做批脚(侨批派送员),我们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支援党的活动,想办法把外面的资金‘做进来’,支持党和国家的事业。”1948年即加入侨批局、如今已95岁高龄的黄友瑞在汕头家中谈及解放初期的红色侨批局活动,仍是神采奕奕。

黄友瑞早期在汕头市一家泰国侨批局做批脚,后随国家政策变化,侨批局收归银行管理,他成为中国银行员工,在1985年退休。

据汕头市侨批文物馆资料,在1949年10月底汕头解放后两个月时间内,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经办的侨批达15万封。

林庆熙说,爱国侨民通过侨批为新中国争取了大量的外汇资源,侨批产生的侨汇能投资兴业,可以做公益慈善。海外华侨通过这种方式,回报家乡、支援祖国。

“在外赚钱了就寄回来,挣得多的就捐钱,用来建学校、医院,支持家乡、国家建设。”曾在江门地区农信社做过十余年侨批工作的李月嫦出生于1947年,她说,侨民爱国发自内心,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时至今日,爱国侨胞通过投资设企、投身公益等方式支持祖国、家乡,已成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大潮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我们把侨批的信用看得像命一样”

“人在银二”。

“一个侨批就是一个故事。‘人在银二’说的是我还健在,寄钱两块,只有四个字,但可以发现所赞扬的是讲信誉、重承诺。”林庆熙向记者介绍了这封在当地很有名的行文简省的批信,侨批是诚信、廉洁传统文化的见证。

在金融业、通信业不发达的年代,背井离乡却心怀家乡、心怀祖国的华侨,将信息和资金通过侨批这一重要纽带送至家乡、送给亲人,侨批成为历时百年、跨越千里的乡情寄托,依靠的是讲信誉、守承诺的中华诚信文化。

在林庆熙看来,侨批是国际汇票之源,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早就有一席之地。

“100多年来,大量侨批漂洋过海寄回家乡,极少发生派送遗失乃至贪污钱财这种事情,我们把侨批的信用看得像命一样。”林庆熙说,很多家庭靠侨批带回的资金渡过生活难关,信誉就是侨批的命。

李月嫦说,当时多的时候一个人一天要送30多件,带着信封和现金,走路、骑自行车,“十多年,从未出现过差错、遗漏。”

“信誉是金。”黄友瑞说,侨批的信用贯穿在侨批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自己做“批脚”走遍了侨批局服务范围内的几乎每个角路,几十年没有听过贪污、抢劫事件,诚信文化就是侨批文化的缩影。

过去,侨批侨汇业务作为早期金融信用票据的典型代表,可以说促进了我国近代金融业的发展;如今,现代化的金融外汇业务早已取代侨批侨汇,但侨批所代表的信用文化仍一脉相承、赓续不断。

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据了解,汕头市侨批文物馆是由中国银行汕头分行旧址改建而成,展馆三楼已规划建设为新时期的廉政教育基地,并将于近期开放,主题是诚信文化和廉洁文化,通过让更多公众参与了解这段历史,助力推动诚信建设。

“现在水客(早期专门递送侨批的人)的生意跟侨批局的繁荣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跟心系桑梓的这种侨批文化不会过时。”林庆熙说。

如今,在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每逢节假日游客如织,年轻人不断走进侨批文物馆,侨民背后的爱国爱乡故事和信用文化渐为更多人所知。

“祖国是侨胞永远的家”

曾经,爱国侨胞远走他乡、挣钱养家;如今,国家繁荣昌盛,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祖国亦成为爱国华侨更坚实的后盾和永远的家。

越南归侨林广生于1969年生于越南,9岁随家人回到国内,党和政府将他及家人安置于江门鹤山市华侨农场,父母在农场有了稳定工作,他有了学校上学,并在1990年高中毕业后投身于基层银行事业。

“我们这一代归国的(华侨)更懂得感恩。在外漂泊、两手空空回家,国家接纳了我们,帮我们融入(祖国)。”林广生对此始终心怀感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海外侨民回到家乡,落叶归根。

李月嫦表示,近些年荷塘镇还有从新加坡回来的华侨,在外辛劳几十年,年纪大了,最后也回到国内生活。

“江门也是侨乡,侨民多,我们(信用社)设了一个岗位专门服务归国侨民,帮忙解决难题。”李月嫦说,涉及侨汇、供应等需要帮助的地方,他们都尽力帮忙。

时至今日,在汕头、潮州、江门等侨乡,侨眷靠海外家人寄回资金度日已成往事,但与侨批一脉相承的华侨金融服务依然在传承、演进。

汕头华侨试验区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华侨”为主题的国家级改革创新平台,目前已有4家银行在汕头华侨试验区设立服务网点,以加强侨民侨商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汕头分行于2015年率先入驻汕头华侨试验区,持续提升华侨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力度。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已为20家侨资企业提供融资总额超16亿元。

在侨乡江门市,工商银行江门分行对侨民、港澳台人士放低房贷门槛,对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等均进行调整,支持侨民、港澳台人士在内地购房,安居乐业。

“祖国是侨胞永远的家,作为一名归侨,我内心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林广生说,国家现在发展强大了,也希望更多青年人了解过去,传播侨乡侨民爱国、爱乡文化,为国家、家乡建设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