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案例> 【以案说法】线上贷款莫轻信

【以案说法】线上贷款莫轻信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8-02 10:21

□赵辉 王立婷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据国家反诈中心数据,2021年共紧急止付涉案资金3200余亿元,拦截诈骗电话15.5亿次、诈骗短信17.6亿条。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社会“毒瘤”,公安部门和各商业银行联起手来,共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近日,浦发银行西安广运潭西路支行员工成功堵截了一起冒充“浦发银行工作人员”引诱客户申请线上贷款的电信诈骗风险事件。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急需获得银行贷款资金的心理,向其发送非法链接,企图通过获取受害人金融信息实施诈骗。

李月敏/制图

案件过程:声称线上快速贷款,手续简便、审批快、无风险

2022年6月10日,赵先生来到浦发银行西安广运潭西路支行咨询公司客户“发票贷”业务。根据赵先生描述,他最近添加了一位自称是浦发银行贷款部门工作人员的微信,对方极力向他推荐线上贷款业务,额度可达130万元,且手续简便、审批快、无风险。赵先生的公司近期确实遇到了经营困难,急需资金周转,便产生了兴趣。见赵先生有办理意向,对方便向他发送了名为“发票贷进件申请”的链接,表示仅需填写申请信息,银行审核后将于24小时内放款。赵先生便打开链接填写了企业名称、企业税号、法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名下银行卡号和公司账号等信息,对方又要求提供本人手持

身份证的照片,表示需确认客户身份信息。赵先生感到对方要求提供的信息太过私人且繁多,便产生了疑虑,于是以身份证不在身边为由,表示稍后再提供照片,随后便来到附近的浦发银行西安广运潭西路支行咨询。

大堂经理认真听取了赵先生的描述,感到可疑,便将情况上报了网点主管。征得赵先生同意后,主管和大堂经理查看了赵先生与对方的聊天记录,判断此事件应是一起电信诈骗,主要证据有三:

一、对方自称浦发银行工作人员,微信头像为浦发银行logo,朋友圈也经常发布浦发银行各类贷款信息,但在行内系统查询却无此人工号和身份信息。

二、其向客户提供的“发票贷进件申请”链接,并非浦发银行的正规链接,实际为腾讯文档小程序,客户输入信息后,并无“提交申请”按钮,对方可直接获取客户填写的信息。

三、网点主管拨打对方留存的手机号码,号码归属地显示为湖北,并非西安本地号码。接通后对方称自己是浦发银行的工作人员,但当主管进一步询问具体分支行信息时,对方无法回答,也拒绝提供,随后直接挂断电话。

主管向赵先生揭示以上三处疑点,赵先生表示认同,幸好自己没有立即向对方提供所有身份信息,否则对方使用自己的信息进行违法活动,后果不堪设想。

该支行随后迅速将此事反馈给辖区反诈中心,反诈中心已受理该案件,并与赵先生就相关问题进一步核实。

法律分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诈骗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本案中,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打着快速办理高额贷款的旗号,向急需资金周转的受害人发去非法链接,企图收集受害人重要身份信息,以此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获取非法报酬。庆幸的是,本案受害人赵先生虽填写了一部分个人信息,但他及时察觉出可疑之处,及时向银行进行查证,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案例启示:诈骗分子的手段“与时俱进”,消费者需多加提防

分析本案诈骗分子的手段,可以看出,诈骗分子行骗是有预谋、有准备、有流程的。第一步,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微信、网站广泛撒网,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第二步,对有意向的消费者发送设置好的链接,引导消费者填写单位或个人信息,甚至拍照或留存视频,让消费者一步一步掉入陷阱。第三步,利用消费者的信息在各大平台上贷款或对消费者的账户下手,受害的消费者最终将背负大额债务,却得不到一分钱。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消费者一定要做到“两要,四不要”:

两要指:1.贷款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申请;2.收到贷款信息一定要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四不要指:1.不要轻易点击不明网址或链接;2.不要随意填写个人信息;3.短信验证码不要透露给任何人;4.如果对方提出付款要求一定不要轻易相信。

风险提示:不要轻易转账或泄露个人信息,要多调查印证

对于来电声称是公安、检察院、法院、银行等机构时,应及时向本地的相关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核对,多方印证,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

不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号、账户密码、有效期、安全码、身份证号、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任何正规单位不会索要消费者的银行账户密码或动态验证码等。

妥善保管银行卡、身份证、电子银行认证介质等;拒绝出租、出借或买卖银行卡,不为犯罪分子提供作案工具。

下载安装APP或在第三方办理业务时,留意相关授权权限,仔细阅读相关协议和合同条款,审慎填写个人信息,避免重要信息被过度搜集或非法使用。

不随意丢弃业务单据、凭条、信用卡对账单和刷卡单据等交易凭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注明用途,以防被人挪作他用。

下载“反诈中心APP”。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在接到电信诈骗电话时,第一时间将收到反诈中心短信或电话提醒,避免消费者进一步上当受骗。消费者也可在反诈中心APP上登记可疑信息,全民携手,共同反诈。

(作者单位:浦发银行西安分行消保和服务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