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记者观察:个人碳账户 消费新场景

记者观察:个人碳账户 消费新场景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6-30 20:18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刘彦昌】

在绿色低碳大背景下,今年以来多家银行推出了个人碳账户,给予客户权益激励,进而宣传绿色低碳理念,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同时银行自身也基于此构建出新的获客、活客场景。

据统计,我国居民消费行为能耗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5%—50%。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消费体系,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加强规范个人碳排放行为是其中重要一环。

银行个人碳账户在倡导绿色低碳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可以促进个人绿色低碳消费理念的构建。2021年10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把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

要实现“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既需要良好的宣传氛围来凝聚社会共识,也需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全民参与,同时还需要建立“抓手”,让民众更方便地参与进来。

银行通过建立个人碳账户构建绿色场景,可以引导用户树立低碳意识,从具体细节入手,培养民众低碳生活习惯。同时,个人碳账户也可以为银行带来更多流量,构建出更多新的场景,催生更多绿色金融产品,成为客户营销的新入口。

构建低碳场景重点是对个人碳减排行为进行数据化。银行可以在此基础上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形成绿色金融激励机制。目前,金融机构正在积极探索构建碳减排计量模型。今年初,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施工作组面向社会公示的创新应用中,建设银行申报的“基于‘碳账本’的个人金融服务”在列。该项创新即是通过构建碳减排计量模型,测算用户低碳生活水平,从而为“碳账本”提供支撑。

也有部分商业银行选择与地方政府及第三方机构合作。近日,平安银行个人碳账户平台“低碳家园”上线。“低碳家园” 账户体系由平安银行携手中国银联、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打造。用户可通过公交出行、地铁出行、共享单车、新能源充电、在线缴费等行为积累碳减排量,并由此获得相应的绿色金融权益。

数据要素是现代经济中的关键生产要素。个人碳账户的设立基于数据产生,个人绿色金融加快发展需要更多数据支撑。目前,受制于数据来源等问题,个人碳减排数据覆盖范围较为有限,采集尚不够全面和精准。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加强引导,搭建公共数据平台,让更多银行共享绿色数据,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目前来看,上海、深圳、苏州等多个城市开展了碳普惠体系建设,支持市民通过绿色出行、参与低碳活动以及在低碳场景消费获取碳积分,建立起金融机构与个人低碳行为挂钩的信用体系,为公众参与碳减排活动提供了更多路径。

个人碳账户的创建对银行来讲只是第一步,后续还要不断创新应用场景、持续开展产品研发,科学量化碳减排“数字账本”,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用户参与感、获得感,增进用户黏性。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金融业在其中大有可为。除了提供绿色金融产品,同时也应积极参与绿色理念的构建,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一份特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