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漫话数字化】用好数字信贷 服务实体经济

【漫话数字化】用好数字信贷 服务实体经济

漫话数字化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6-22 09:39

□欧阳日辉 陈蕗蓉

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主动加强金融服务 全力助力稳住经济的倡议书》,倡导会员单位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自身和外部涉企信用信息数据,发挥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用,持续创新信贷服务模式,拓展数字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数字信贷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利器”,从根本上改善了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贷款服务,助力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建设。

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双轮驱动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源于资金供需两端的信息不对称,关键在于通过技术和数据赋能提高匹配效率和控制风险。数字信贷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底层技术支撑,以信贷主体内部信用信息和外部信用数据为纽带贯穿信贷管理全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推动信贷业务下沉,破解“小微信贷不可能三角”,同时实现风险可控、成本可持续、规模发展三个目标。

银行业在发展数字信贷中首先是重视数字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数据要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诞生了以“数字风控”为核心的第三代小微贷款技术。以第三代小微贷款技术的数字信贷,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共同成为驱动数字信贷快速发展的关键力量,创新服务模式的逻辑主要有三条:

一是建立新型的信任机制。数据作为征信的核心,充分利用企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内外部数据,加强数据资源汇集归类和加工整理,提取核心信息促进数据集成共享,有助于填补征信信息空白,建立银行与客户的新型信任关系。通过收集获取、清洗处理与小微企业相关的核心数据,包括企业内部交易流水、物流仓储情况,融合工商、税务、社保等多维数据资源,基于算法刻画小微企业用户画像,掌握其经营状况,分析其资产情况和偿债能力,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便于信贷决策,做到数据可信,最终实现数字信任。

二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审贷放贷流程智慧化再造,商业银行全面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布局,升级数字生产力,从海量获客到精准营销,从场景化信贷产品设计到数字信贷联合运营,针对小微信贷业务需求量身打造个性化的数字信贷解决方案,提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非接触金融服务多点位触达客户,有效扩大金融服务范围。

三是培育数字金融新生态。数字信贷基于数字新基建打造服务场景并拓宽服务渠道,深化数据融合应用以赋能信用生态建设。在数字金融生态中,将出现新物种,比如,信用科技是以数据为基础,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驱动力,驱动未来金融的发展的创新业态。数据提供商是按用户需求为评级机构提供数据的数据提供商,评级服务商是信用管理产品和咨询服务提供商。“数据+场景+技术”三位一体的数字金融生态赋能小微金融,数据是前提、场景是基础、技术是核心,更高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降”“二拓展”与“三提升”

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双轮驱动数字信贷,通过“一降”“二拓展”与“三提升”创造价值,使得更多小微企业获得了专业的信贷服务,也加速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循环、协同发展。

一降:降低服务成本。数字信贷依托金融科技手段实现业务全流程标准化、数字化、可配置化,有效降低了获客成本、运营成本、资金成本和风控成本。从客户端来看,建立目标客户画像,打通“场景+平台”的获客渠道,结合线上线下精准营销获取批量优质客户并实现分类管理,减少客户引流成本。比如重庆银行基于私有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展开数字化营销,支持营销标签管理、客群圈选与洞察等,提供个性化营销服务,增加了客户黏性。2021年截至9月末,重庆银行新增24.7万户手机银行客户量,其中数字化获客占比8.9%,客户月活同比提升23.6%。从金融机构端来看,基于海量数据信息建立大数据风控体系,并积极接入“银税互动”“信易贷”等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打破机构间信息孤岛,实现贷前、贷中、贷后的风险综合管理,提高信贷决策效率,控制风险管理成本。

二拓展:拓展服务广度,拓展服务深度。一方面,数字信贷打造丰富多元的信贷产品,实现产品和场景融合,满足更广泛用户群体和不同业务需求,拓展金融服务范围。另一方面,通过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金融服务体系,利用网络渠道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触角,突破时间、空间等限制提供全天候在线信贷服务,及时响应企业短期小频的融资诉求。比如,工商银行推出“经营快贷”,整合征信、物流、电力等数据实现覆盖结算、跨境、医保等超过400个融资场景;邮储银行打造了线上小微易贷“N+3+2”模式,快速响应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提质扩面,有效弥补了长尾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2021年末邮储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较前年增长了20%。更为重要的是,数字信贷拓展普惠金融的服务深度与广度,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报告2021》显示,2020年全国县域数字信贷服务广度得分较2017年增加8倍以上,服务深度较2017年增加3.8倍,数字信贷成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力的重点领域。

三提升: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提升金融风险技防水平。数字信贷充分发挥数据运营能力,强化数据整合,深化数据分析,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显著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比如,通过设计数据分析模型和建立算法规则,挖掘客户关联关系,刻画客户行为偏好,借助OCR(文字识别)、语音输入、人脸识别等技术针对不同类型客户实施差异化营销,拓展金融服务半径,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浙江余杭农商银行推出房就贷、家庭数贷等小微和科创数贷产品,融合了政府开放数据,基于企业生命周期、成长潜力、知识产权等因素专门针对中小微、科创型企业设计授信测算模型,从而对客户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高效精准放贷,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助力复工复产与服务新市民

数字信贷通过在线服务为企业输送金融活水,缓解资金压力确保供应链正常运行,成为保障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的重要一环。当下,应该明确两个重点帮扶对象:一是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行业,帮助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二是满足新市民的消费需求,为新市民纾困解难。

数字信贷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融资服务,链式拓展上下游客户,赋能产业互联网建设助企纾困,实现价值链和供应链一体化,加速产融结合,重构产业模式。面对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金融机构主动对接提供专项信贷,介入商圈或供应链匹配融资需求,应用科技赋能采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实现数据安全共享,深度挖掘企业间数据价值打造数字信用,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为链上小微主体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具备信息发现和精准滴灌的功能。针对重点领域企业,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中心整合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从对单一主体转化为对整条产业链的信用评估,依托重大项目或重点企业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实现供应链协同运转。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深化产业金融服务探索与实践,构建产融生态圈。

数字信贷应围绕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把其作为新的重点服务群体。疫情冲击下,寻找经济新增长点离不开挖掘信用主体。针对3亿规模的新市民群体,其信用资质低难以获取金融服务,导致金融服务资源仍存缺口,金融服务需求仍待深耕。新市场匹配新服务,借助技术和数据支撑锚定新市民群体,可以基于其不同客群特点和消费习惯提供针对性服务,包括加强就业创业信贷供给等。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信贷以技术和数据作为驱动,减费让利降低融资成本,拓展金融服务广度与深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有利于推动我国打造数字经济生态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