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康养> 金融创新助推康养产业

金融创新助推康养产业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6-02 08:25

□记者 王方琪

“当前,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期和转型期,老年人拥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由此,衍生出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中国养老金50人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董克用表示,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政府需要提供更健全的养老服务,市场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金融支持康养产业发展是破题之道。

5月27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国康康养产业中心召开了金融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研讨会,会议主题为“疫情背景下康养产业和金融结合的创新模式”。董克用在此次研讨会上作上述表示。

疫情下的康养

传统的养老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疫情给养老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养老服务专业人员更加短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多数来自外地,由于疫情,很难按时到岗。对养老机构的老人而言,由于疫情导致家人无法探视。这种亲情的阻隔使老人心理不适增加,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情绪恐慌,进而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

“疫情之下,养老机构采购口罩、消毒剂、手套,并加大公共卫生清洁的力度。因此,日常医用消耗品的支出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一位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

这位负责人表示,面对疫情,养老业要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对养老行业员工进行心理干预。同时,还要加强对养老行业健康管理服务。

“养老机构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仅次于医院之后排在第二位,这一点往往被很多人忽视。”这位负责人认为,要确保养老机构对医疗资源的需求。

有养老业界人士表示,疫情之下,智慧养老信息技术运用已成趋势。

智慧养老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提供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该平台提供的服务更加快捷、高效、低成本。

“智慧养老不仅适用于养老机构,还适用于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上述人士表示,智慧养老最直观的表现是,能实时监控老人状况,随时救助。

上述人士介绍说,“我们现在可以运用室内定位系统,通过传感器测定老人在家中的位置,掌握他的活动情况,并可以将这些信息与异地生活的亲属、养老服务中心等相关各方共享。”

上海旭辉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张昊岩表示,加强数智化运营,通过金融创新、供应链管理、物流保障和人力组织的科学管理,逐级满足长者与员工的马斯洛需求,形成健康的运营生态,可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实现反脆弱,从而在疫情下能够“行稳致远”。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副局长、上海现代金融职业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鲍淡如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为康养产业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发展空间,而这些创新都需要金融的支持。

共话金融创新

康养产业投资周期较长,从而导致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这是制约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科创金融联盟秘书长徐江亭表示,康养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扶持和助力,未来应借鉴国际经验,营造良好投资氛围,鼓励社会资本广泛投入,引导长期资本投入康养产业。

事实上,保险资金一直热衷于投资康养产业。保险资金有两个最核心的属性:一是长期性,二是负债经营。长期性允许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关注长期收益。这使得保险资金具有投入康养产业的天然优势。

数字化可以从营销、服务、决策、城市等方面赋能养老,以个性化和标准化为驱动,为客户提供各类养老产品服务。悦享数字养老平台总经理赵锴提出,“保险+养老”和“银行+养老”都是有益的尝试。

疫情使康养产业在短期内发展放缓,资本活力不足。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和君康养事业部高级研究员秦婧认为,疫情将加速市场淘洗,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建议利用金融工具应对产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新盈利模式以应对疫情。

上海文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地产重组部总经理曹新浩指出,在疫情下金融不良资产呈现市场巨大、行业竞争凸显、处置方式多元化的趋势,而康养产业发展迅速但盈利模式不清晰,疫情对康养产业投资和运维带来了极大挑战,不良资产及存量地产或将是养老地产“焕发新生”的方法之一。他建议,利用存量项目将工业厂房、类公寓酒店、塔楼办公改造成养老项目。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施文凯表示,随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家庭功能弱化和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等因素,我国康养产业潜力巨大。然而,目前我国康养产业发展面临着来自养老金待遇水平较低、受传统养老观念制约、对产业资本吸引力不足等方面的挑战。他建议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建立金融化、数字化的现代康养产业体系,支持现代化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殷志刚建议,充分发挥国资介入康养的优势,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或区域性康养产业引导性投资基金,解决行业贷款融资痛点;同时兼顾康养产业项目的建设期和运营期,鼓励和孵化一批养老服务商、运营商、培训机构,引导社会养老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