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读> 【深读】金融支持稳外贸

【深读】金融支持稳外贸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6-01 09:13

编者按: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稳经济必须稳外贸。国家于近期密集出台稳外贸的相关政策。天津和江苏作为我国两个重要进出口基地,其经验做法是银保监会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引领银行业保险业切实支持外贸保稳提质的一个缩影。

“给你稳稳的幸福”——天津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纪实

□马翀

1张桌子,4把椅子,几台摄影机。在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大楼内,一场面向本地进出口企业的“云上银企对接会”正在举行。视频那一边,超过100家外贸企业提问题、谈建议;视频这一边,来自银行、保险、政府、商会的负责人和专家逐一为企业答疑解惑。

这是天津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天津银保监局引领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以中小微外贸企业为支持重点,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加大保险护航力度,让中小微外贸企业收获“稳稳的幸福”。

让融资不再成为难题

“以往融资要与发票一一对应,期限短、金额小不说,操作还十分复杂,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出口池融资业务真是解决了我们海外项目融资的大问题。”天津市某主营钢材制品的贸易出口企业负责人王先生说。

据了解,王先生的外贸公司年出口量1000余万美元,产品销往多个国家。企业上游从国内大型钢厂采购,多采用现款现货的方式。下游出口主要以电汇方式结算,账期在1-3个月。由于应收账款小而零散,企业手头积压了大量应收账款,面临资金周转的压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主动对接企业,为其提供了供应链额度下出口池融资业务服务方案,并以中国信保天津分公司(以下简称“天津信保”)出口信用保险增信,为其发放首笔账期180天的融资贷款46.48万美元,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

在天津银保监局指导下,很多银行机构同样主动作为,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例如,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加强与海关、商务等部门合作,拓宽服务范围,制定“惠如愿·外贸贷”普惠金融服务方案,根据出口规模为小微企业核定信用额度。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2021年共为84户小微外贸企业发放全线上、无抵押、低利率的“跨境快贷”1.65亿元,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中国进出口银行天津分行2020年至今,累计通过同业机构为中小微外贸企业发放转贷款超30亿元,支持企业超千家。

让服务便利化成为常态

外贸企业的贸易外汇收支金额大、笔数多,企业需要多次往返银行填写单据,费时费力如何解?为疏通这一“痛点”,天津银保监局推动辖内外资银行,通过提供一站式数字化平台、推出线上资金池服务平台和报关单“单一窗口”等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

疫情影响下,很多中小微外贸企业居家办公,银行网点开放受限,业务办理有困难怎么办?招商银行天津分行不断丰富国际业务线上化渠道和产品体系,帮助客户实现快意体验、实时体验、高效体验、智能体验,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跨境结算体验,更能像查快递一样实时追踪汇出款项全球状态。

国际局势动荡不已,若海外买方出现风险,交易不能正常进行怎么办?天津信保广泛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信保通”等小微企业线上投保方式,推广“小微资信红绿灯”等线上资信服务,实现海外买方风险信息在线即时查询和动态推送,让小微外贸企业吃上“定心丸”。

让保稳提质更加有保障

“没想到天地伟业公司发展这么快,前几年还在小微企业名录里,现在已经成长为单项冠军企业。”负责天地伟业公司项目的天津信保朱经理感慨道。天地伟业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安防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天津信保的保驾护航。2013年,天地伟业公司的出口业务尚未形成规模,出口信用保险保额仅有300万美元,但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国际市场业务越做越大。与此同时,收汇风险问题也难以避免。2019年到2021年,受一些国家汇率大幅波动和个别海外客户经营不善的影响,企业发生两次报损案件。接到报案后,天津信保及时启动国外渠道调查案件情况、核实债权问题,经核实无误,很快就将赔付款打到企业账户。“中国信保的出口信用保险保单确实管用,有保单在,我们做外贸就更踏实了,业务发展、内部管理都上了新台阶。”天地伟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在天津银保监局的指导下,2021年以来,辖内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风险保障约265亿元。

除筑牢风险屏障外,天津辖内保险公司还通过与银行机构合作,为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增信。例如,天津信保深化银保合作,扩大“信保贷”小微线上保单融资产品合作规模,复制推广“政银保”融资模式,2021年支持百余家企业实现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融资增信保额59.21亿元,同比增长62.6%。


江苏:靶向发力助稳外贸

□记者 祖兆林

江苏是外贸大省强省,今年以来,江苏银保监局应对疫情出台纾困惠企“四保障六提升”专项行动,推动金融机构靶向发力,建立先赔快赔机制,创新保单融资产品,引导企业向新业态发展转型,提升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风险能力,降低外贸企业综合成本,助力外贸企业爬坡过坎。

保障“双链”稳定

南通裕普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是中国信保江苏分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信保”)南通办事处统保平台企业,该企业去年向塞尔维亚出口一批货物,由于买方拒收,货物滞港超过4个月。接到企业报损后,南通办事处立即委托境外渠道核查案情,开辟“绿色通道”快速赔付,企业从提交索赔申请至收到赔付通知,仅用两个工作日,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据江苏信保副总经理张虹玮介绍,公司推出“六个持续”(持续发挥稳外贸作用、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投入、持续助力企业“走出去”、持续优化理赔追偿服务、持续关注俄乌冲突带来的风险异动、持续发挥保单融资增信作用),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前瞻性做好跨周期调节,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确保服务不中断;同时,简化报损索赔程序及单证材料要求,放宽理赔审理条件,做到“应赔尽赔、能赔快赔”。

今年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后,无锡市涉及俄乌出口的6家企业区域物流链受到冲击,终端市场需求萎缩,直接导致当地买家支付能力的风险急剧攀升。而凭借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保信息平台的“绿色通道”,6家企业一个月左右就获得信保赔款,较以往缩短两个月。

数据显示,今年1-4月,江苏信保支持江苏外贸出口及投资达319亿美元,同比增长5.8%;承保支持企业“走出去”项目28个;服务企业超过1.8万家,支持小微企业出口超56亿美元;向企业提供保单融资增信支持超过96.34亿元,向企业支付赔款0.35亿美元。

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国杰(右一)一行到服装外贸企业红豆集团调研,现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周惠懋/摄

扩大小微转贷规模

江苏银保监局政策性银行监管处副处长季徽介绍,小微企业转贷款是政策性银行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转贷行)合作开展,由政策性银行提供批发性资金,具有利率优惠等特点;要求转贷行专门支持小微外贸企业等市场主体,外贸小微企业转贷款终端利率不高于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

今年2月,在苏州等地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第一时间将张家港农商银行等一批具有稳定外贸小微客户资源、服务网点和结算优势的转贷行确定为主要合作对象,通过风险共担转贷款模式,将政策红利直达进出口实绩、符合外贸新业态、从事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的小微外贸企业。

同时,江苏银保监局引导政策性银行发挥资金成本优势,通过转贷款方式全力支持小微企业。例如,1-4月,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累计发放外贸产业贷款264亿元,占全部信贷投放的88%,存量小微企业转贷款平均利率2.68%,小微企业终端用款平均利率4.74%,降低了外贸企业成本。

规避汇率风险

在我国现有的外汇避险工具中,企业最为熟悉、用得最多的就是远期结售汇,其作用在于帮助企业避免汇率风险,锁定成本,规避汇率波动带给企业的成本损失。

针对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意愿较低、套保成本相对较高的现状,金融监管部门协同地方商务部门开展中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扶持专项行动,鼓励各地以政银保合作等方式探索建立激励机制,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开展外汇套保业务,降低企业汇率避险成本。

苏州、常州等地推出针对首次办理外汇套保企业的奖补措施,同时引导银行针对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推出优惠价格。在目前江苏省参与外汇套保的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九成。

今年一季度,江苏省外汇衍生产品交易规模超过620亿美元,在上年高基数基础上增长65%,外汇套保比率升至41%,全省企业的汇率避险意识与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适应能力逐步提升。


【专家观点】助力稳外贸 银行需发力业务创新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曾刚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外贸成为今年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从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进一步鼓励外贸新业态发展、缓解国际物流等外贸供应链压力和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等方面共提出15条政策措施。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提出13条政策措施,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实现进出口保稳提质任务目标,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

纾解外贸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挑战,实现稳外贸、稳增长的目标,离不开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在实践中,商业银行应围绕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交易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产品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全面强化稳外贸金融服务保障。

完善产品与服务体系。外贸企业数量和类型众多,在贸易环节中所处位置不同,其金融服务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除了传统的融资需求外,外贸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等领域都有较大的需求空间。此外,众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在信息把握和市场拓展方面也亟须专业的服务配套。针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有必要针对不同产业链的特征,在创新完善应收、存货及预付三大类供应链融资产品线的基础上,拓展中间业务、理财及财务顾问、信息咨询等各类金融服务,从而满足链条众多客户各类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创新业务模式。商业银行应依托金融科技,加快跨境金融服务数字化升级进程,打造跨境贸易的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紧密融合。同时,商业银行应以平台为基础,打造基于数据搜集、分析和运用能力的集营销、风控于一体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提升差异化服务能力。商业银行应结合外汇监管部门推动经常项目便利化的政策导向,建立面向外贸企业客户的差异化管理体系,对不同需求特征的客户群体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服务,提升客户全流程服务体验。比如,对行业龙头、优质上市公司、战略客户等重点客户发展跨境投融资、跨境资金管理、财资管理、贸易融资特色产品等,专注为其提供高质量以及战略方面的金融服务。对跨境电商客群和中小微外贸客户,则应以线上渠道和平台为抓手,将传统线下国际贸易产品服务延伸至企业网银、企业掌银、跨境电商平台、“单一窗口”、开放银行等线上全渠道,满足中小微外贸客户“存、汇、贷”以及汇率风险管理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需求。


【观察】披上“铠甲”,“小船”也能远航

□马翀

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与其他政策措施一样,《意见》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给予高度关注,并且单列专项提出“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支持”。

政策“聚光灯”为何要照向中小微外贸企业?

首先,中小微外贸企业“船小能量大”。数据显示,2021年,以中小微为主的民营企业保持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进出口总额1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6.7%,占中国外贸总值的48.6%,对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58.2%。

其次,中小微外贸企业牵动百姓民生。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外贸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超1.8亿人。作为我国外贸市场的主体,中小微外贸企业背后连接着一个个就业岗位,一个个幸福家庭。所以,稳住小微外贸不仅关系到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更关系到稳住民生、稳住就业。

再次,中小微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相对于大型外贸企业,中小微外贸企业更易受到外界影响。尤其是2020年以来,疫情全球肆虐、国际局势动荡,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海运价格飙升、汇率不断变化,都给中小微外贸企业造成很大影响,“有单不敢接”“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较为普遍。

最后,中小微外贸企业十分重要,同时十分脆弱。如何让中小微外贸企业行得更稳、走得更远?金融的保驾护航至关重要。

金融应该如何发力?关键是做到“四个要”。一是发力要准。各地应积极建立“政银企”对接平台,由政府部门梳理出一批急需资金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名单,银行机构积极对接,予以重点支持。二是力度要大。银行机构应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当前中小微外贸企业发展较为困难的时期,做到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同时开展减费让利活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外,针对那些因缺乏抵质押物难以获得贷款的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银保合作,为企业提供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增信服务,解决其融资难题。三是保障要足。进一步加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针对性降低短期险费率,优化理赔条件,提升理赔效率。银行机构也可以通过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即期、远期、掉期、期权等汇率避险服务,降低汇率波动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影响。四是方式要活。银行保险机构应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快数字化转型,不断创新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充足的政策支持、给力的金融措施为中小微外贸企业“出海”披上“铠甲”;更重要的是,中小微外贸企业自己“练好内功”,做优产品,加强管理,开拓创新。多措并举齐发力,任凭风浪再大,中小微外贸企业披上“铠甲”,“小船”也能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