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5-24 09:06
□记者 朱艳霞
林桃是天津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前段时间,林桃的表姑因为生病住院经常打电话让她帮忙,这让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林桃开始认真思考起自己的养老问题了。
近期,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引发全国关注,也将人们的视线再次拉向了养老储备问题。和男性相比,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更早,所交基本养老保险的总年度数更少。与此同时,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又高于男性。因此,女性的养老问题更加凸显。
《中国银行保险报》采访了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十几位女性。关于养老,她们有的已做好了规划,有的正在焦虑,有的无暇规划……但是她们都有着自己的养老“理想国”。
避不开的养老话题
“看着表姑的老年生活,我就在想,老了之后要怎样自己照顾自己,要在哪里养老,生了重病怎么办,要存够多少钱……” 林桃的表姑独自一人在天津生活,表姑的女儿比林桃小两岁,已在国外定居。本来,表姑退休后养养狗、种种花,有时约着朋友去旅旅游,生活还挺惬意。
但是,一次爬楼梯时,表姑不小心摔了一跤,胳膊骨折了。送到医院去救治,检查时,又发现得了早期肺癌。治病花掉了表姑所有积蓄。出院后,表姑找了一家不错的养老院,每个月需要6000多元。为了养老,表姑将房子卖掉,再加上退休金,勉强够用。
林桃粗略算了一笔账:2021年天津的人均消费支出为4.74万元。自己还有15年退休。按80岁的寿命来算,退休后还有20多年的时间。如果70岁去住个不错的养老院,再算上医疗费用、通货膨胀,除了退休金,她和丈夫两个人需要存差不多100万元才能体面地养老。
“需要再多存些钱,但是也不希望自己现在的生活水平下降。” 林桃说。
35岁的王琦4年前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那年她的婚姻出现了变故。
王琦原本经营着一家画社,离婚后她转卖了画社,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这两年,她会时不时和家人、朋友讨论如何养老。“我和表姐商量了,老了以后,我们要住对门,这样方便互相照应。所以要趁着年轻多存钱买房子,靠房子养老。房子能给我带来安全感。”
王琦经常从社会新闻中了解养老院的现状、问题、政策。“目前比较担心未来的养老院价格太贵、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希望养老院真正变成老百姓住得起、愿意住的地方,而不是无奈的选择。”
“这场疫情让我反思了很多,以后的日子要怎样过、孩子的未来、自己的养老等。” 41岁的李然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会计。受疫情影响,她所在的公司效益下滑,员工的绩效收入受到一定影响。在李然来看,疫情让她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不确定性,所以需要提前规划养老。
“周记烧鸡酱肉今天正常营业了,欢迎大家前来选购。”5月7日,张小霞在北京房山某社区生活群里发了一条消息,立刻有很多人回应。来自河南的张小霞今年33岁,和丈夫经营着一家烧鸡店,据说是家里祖传的配方。靠着这个手艺,他们来到北京找生活,一晃5年了。
“养老肯定要回老家啊,在北京做一辈子可能也买不起房子,也许再过几年我们就回去了。”张小霞说。
今年52岁的刘慧是一家图书出版公司的内容总监,还有3年退休。“我之前一直在犹豫,前两年才明确了怎么养老,也和家人讨论过了。”刘慧对记者表示,她有三个方案:一是回山西老家一个县城里养老,和兄弟姐妹们“搭伙”;二是和儿子在一起,到美国生活;三是继续留在北京。最终,她选择了方案三。她熟悉北京,而且北京的文化氛围和医疗条件都比较好。让她有些担忧的是北京养老成本有些高。
此前,“第一批90后已经去考察养老院”话题引发热议。但是现实是,年轻人还在为现在的生活努力,很多人根本来不及考虑那么远的问题。毕竟,对他们来说,退休还要二三十年。复旦大学的一份报告显示,女性计划养老事宜的平均年龄为43.8岁,也就是,很多女性都认为过了40岁之后,才应该准备养老。
宋雪乔是一名公务员,刚刚过了30岁生日。“我们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如何给父母养老,很多80后、90后独生子女定居在异地,父母已经退休,年纪渐大,如果他们生病,自己没有时间精力照顾怎么办?”
谈及养老,吴迪直言还没想好这个问题。“之前我也短暂地忧虑过这件事,但是没做深入思考。”27岁的吴迪目前在南京一家科技公司做项目运营工作,5年来,她一直在相亲,至今未找到“良缘”。
寻找养老“理想国”
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养老“理想国”是一种遥远的寄托和向往,代表着不需要被工作和生活琐事裹挟,可以过自己向往的生活。
超过九成的未退休受访者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退休后不想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想和闺蜜一起“抱团养老”。
宋雪乔已经畅想自己的养老了。“我理想中的养老方式,就是把北京的房子卖了,到老家威海买一个别墅住,平时写写小说,经常到海边散步,家里有洗衣机扫地机洗碗机垃圾粉碎机……朋友们也住附近,几家人一起打牌、种菜、旅游。” 她半开玩笑地说,“坚决不带娃儿,等她上大学工作后就爱去哪去哪儿,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我觉得候鸟式养老是比较理想的一种形式,冬避严寒、夏避酷暑。”45岁的王敏是湖北宜昌一家银行的职员。几年前,王敏的一位好友兼客户来银行汇款,说要在三亚买房子,老了以后冬天去那边养老,并拉王敏“入伙”。这让她有些心动。
不过,王敏并没有像好友那样直接在三亚买一套房子。“不知道以后会在那边住多久,房价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从投资角度来看,买房并不划算。因此,我计划以后到三亚租房子,这样投资少,也比较灵活,还可以把这笔钱用来做其他投资。”作为金融人的王敏,对自己的投资能力非常自信。
出于职业习惯,李然对养老做了精打细算。“我会找一个三线城市,现代化程度较高,但是生活节奏慢,物价相对低,就医条件还可以,最重要的是买一个大房子。”她认为,在上海这类大城市,居住条件很受限制,他们一家5口住着70平方米的公租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买一套自己的房子,所以退休后一定要找个可以买大房子的城市生活。
李然说:“希望老了以后还能有朋友可以聊聊天,不孤单不寂寞,如果能够儿孙绕膝更好啦,但是不希望成为孩子的负担。如果身体状况不好,希望能请专业的护工照顾。”
未雨,绸缪?
事实上,幸福的晚年生活,除了要有健康的身体,还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因此,养老也要提前奠定物质基础。
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女性缴纳了社保费,这是养老生活最基础的保障。除此之外,很多女性还为自己购买了基金、商业养老保险等。她们认为,这是对晚年生活的前期投入。
“对于养老来说,我觉得房子能给我带来安全感。”于是,王琦将所有的资产投在了所在城市以及自己喜欢城市的房产上,房租成为她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现在每个月固定拿出2000元做基金定投,收益不会特别高,但是比较稳健,主要是为养老储备的。”李然称,自己有养老保险,有企业年金,最近看到了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准备去深入了解。
“我会将每年收入中的一部分存进银行。我目前只有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60周岁后,每个月给几百块钱。” 张小霞说,农村里有大房子,养老其实不怎么愁,就是怕老了生病费钱,所以现在要多攒些钱。
45岁的刘怡是一位保险代理人,因为与所在公司签订的是代理合同,所以她自己缴纳着最低标准的社保。在她看来,人生分两个阶段,40岁之前主要是围着孩子转,40岁之后就要着手自己的养老问题。
刘怡把卖保险的一套理论先实践了一番。她考察了很多养老社区后,通过购买保险产品的方式拿到了某养老机构入住资格。“我和先生商量好了,如果身体情况好,70岁以后再去住养老院。”在她看来,理想的养老生活就是在养老院中“安全”地老去,一是可以过群居生活,二是养老院的适老化设备齐全,如果突发疾病,几分钟医护人员就可以赶到。
37岁的张欣慧称自己的养老储备就是换了一份工作。硕士毕业后,她便进入了深圳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工作节奏密不透风。
“工作太累,导致我几次出现严重心悸。”张欣慧感到害怕,去医院检查,医生一再嘱咐她要注意作息、少熬夜。4年前,张欣慧从大厂辞职,回到甘肃老家参加了某事业单位的考试,并被录取。现在她不必天天熬夜,也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自己的健康就是养老的最好储备,坚持锻炼身体,老了以后能打球能爬山,还能唱歌能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