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金> 坚持党管干部,稳妥化解风险

坚持党管干部,稳妥化解风险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5-05 07:26

□记者 于晗

稳妥化解风险是这一轮深化农信社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围绕如何提升防范和化解农信机构风险能力,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福建会议(线上)会上,多位农信系统“一把手”建言,要高度重视风险背后“人”的因素,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复制推广先进地区的优秀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夯实化险和发展根基。

表面是“钱”,实质是“人”

近年来,农村中小银行风险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

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农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65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63%,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为1.37%)。

“受限于历史经验和发展水平,农村中小银行内控管理薄弱,风控能力难以匹配业务发展,快速发展过程中信用风险随之积聚增大。”甘肃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文永认为,从治理层面来看,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自身治理能力整体不高。“三会一层”公司治理“形似神非”问题较为明显,决策沟通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监督制衡机制亟待完善,内控机制虚化、弱化问题严重,重大决策“一言堂”、信贷及财务审批“一人定”问题突出。

“多年实践经验表明,银行风险表面是‘钱’,实质是‘人’的问题。”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小龙提到,2011年—2015年,温州作为“民间借贷”风波重灾区,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高企,2013年曾高达4.41%,而温州农信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在1.7%以下,并实现存贷款市场份额双双持续提升,成为独特的金融现象。

“这说明,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只要高管队伍坚定支农支小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拼搏进取,是能够带领农信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也证明了风险的实质是‘人’的问题。”王小龙认为,要想真正解决风险问题,没有捷径可走,抓好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高管队伍才是正道。特别是对于农信社来说,“人”比资本重要。

选人用人有法度

王小龙指出,在农信社风险判断上,有两点经验值得关注。

“一是零售金融业务发展好的行社基本上风险都不大,背后的逻辑在于这类行社往往建立了不是靠少数人而是靠广大员工奋斗的机制,发展根基牢固。二是建立干部员工特别是中层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的行社基本上风险也不大,背后的逻辑在于这类行社高管队伍尤其是‘一把手’一定是自身品德素质能力过硬的。”王小龙说。

那么,如何在新发展阶段,遵循市场规律和公司治理要求,完善领导人员选任机制,选优配强市县行社“一把手”?“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在黑龙江省联社党委副书记宁友惠看来,“一把手”选配,要把政治标准始终放在首位。要通过党管干部来建强各级领导班子,强化各级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切实做到没有按规定进行酝酿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核实清楚干部有关问题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的不上会。并把党管干部原则执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坚决杜绝以理(董)事会、主任(行长)办公会等代替党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事项的现象,确保干部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据悉,作为农信社改革的先锋,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目前有三个做法:一是选拔任用规范化。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二是培养目标有差异,围绕“县域金融的政治家、专业领域的银行家、经营管理的实干家”的培养目标,着力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行社高管队伍。三是把好监督管理关,考核评价“赛马制”,实行优胜劣汰制。

云南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倪立认为,要推动农信高质量转型发展,选人用人一定要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一是要建立“源头”培育机制,让好干部“长得出”;二是要构建“优先”选任机制,先用、先上担当者、实干人、清廉者、正派人;三是打破“论资排辈”常态壁垒,探索“职业经理”选聘模式,完善“薪酬分配”制度体系。

“知事识人方能识人善任,选人用人,必须具有较为完备的体制机制。”辽宁省联社党委副书记李双金表示,一方面,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选用配备“一把手”,在思维和眼界上要更加开放;另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选用体系。此外,要建立系统的培养机制。统筹干部梯队建设和农信机构长远发展,提前谋划、选苗育苗、精准施策、做好储备,为选好干部、选准干部、选优配强各时期、各阶段领导班子和“一把手”做足准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