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提升民企金融服务质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提升民企金融服务质效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3-28 08:07

□记者 胡杨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保护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银保监会持续完善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政策体系,并加强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调查研究与政策评估,切实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不断改进和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2021年末,全国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2.7万亿元,较2021年初增加5.5万亿元,同比增长11.5%;民营企业贷款年化利率为5.26%,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提高民企融资公平性

近年来,在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交织、短期风险和中长期风险并存、金融风险与非金融风险叠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民营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民营企业出现危机后,可能造成债权人权益贬损,波及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方企业,严重的还会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

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抓手之一是扩大对民营企业的有效金融供给。

2019年2月,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决策部署,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从8个方面提出23条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同年,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后,银保监会又进一步明确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的任务分工和责任要求,推动各项政策要求落到实处。

民生银行高级宏观研究员王静文认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此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之所以长期悬而未决,根本原因之一是金融资源配置双轨制的存在,无论是银行信贷还是直接融资,都更倾向于国有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迈科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金碧提出,从民营企业发展与贷款的相关数据来看,二者存在“不同步”的情况。银行接近90%的信用贷款主要是对国有企业,且是中长期的,民营企业接近90%的银行贷款则要靠抵押担保,且是短期信用工具。“银行融资环境中存在的这种反差对民营企业来说不够公平。”

因此,银保监会在引导金融机构改进和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公平精准有效开展民营企业授信业务。在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获得性”。

在这种原则下,近年来,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稳步增长,融资成本稳步下降。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2.7万亿元,较2021年初增加5.5万亿元,同比增长11.5%;民营企业贷款年化利率为5.26%,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满足民企个性化金融需求

除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外,银保监会也督促金融机构不断优化金融服务。

按照银保监会要求,金融机构要根据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设计个性化产品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模式以及担保方式等因素科学定价。主动对接企业续贷需求,有效满足企业接续融资需求,努力降低民营企业贷款周转成本。

在数字化手段的助力下,民营企业专属产品服务得到极大的丰富与创新。例如,建设银行运用“移动互联网+科技+金融”模式,以信贷融资为主,为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客群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根据民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客户等客群特点,利用结算、账户、税务、涉农、供应链和第三方等多种数据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提供共计40余项全流程线上专属信贷产品,有效覆盖客群的融资需求。

农业银行依托大数据和金融科技,以内部经营数据、工商、征信、第三方数据等信息为基础,依托系统实现业务标准化处理,系统自动完成客户评级、授信核定和用信审批,可实现“秒申、秒批、秒贷”;针对成立一年内的小微民营企业推出专属线上产品,采用纯信用用信方式,无需提供抵押担保,即可获得最高30万元的授信额度,贷款采用自助可循环方式,实现“随借、随用、随还”。

上述个性化产品是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不断创新民营企业金融产品服务的一个缩影。考虑到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特征,金融机构想要高质高效地服务民营企业,就需根据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设计个性化产品满足不同企业需求;并根据自身风险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通过预授信、平行作业、简化年审等方式,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明确举措避免风险激增

事实上,民营企业融资难既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跟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关系,应当进行客观分析。就遭遇融资困境的部分民营企业而言,有的是因为公司治理不健全、产权不明晰;有的是片面追求集团化、多元化,偏离主业;还有的是融资结构不合理,对资金来源、成本期限缺乏统筹考虑,稍有经营不慎或市场波动就会出现资金链的紧张。

对于不同成因下的民营企业流动性危机,银保监会也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施策,从实际出发帮助困难民营企业融资纾困。具体来说,对于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一企一策”采取支持处置措施,着力化解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对符合经济结构和优化升级方向有一定竞争力,但是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鼓励银行金融机构组建债权人委员会,加强统一协调,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帮助企业维持和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

在王静文看来,金融机构在加强对民营企业服务的同时,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做好风险防控,避免“运动式”支持所造成的泥沙俱下、风险激增。

这就要求处理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过去几年来,银保监会始终要求银行健全信用风险管控机制,强化贷款全生命周期的穿透式风险管理,加强对贷款资金流向的检测,确保贷款真正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

尤其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由于中小银行与区域经济深度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旦区域内民营经济风险暴露,当地中小银行首当其冲,金融稳定也将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