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绿金> 记者观察:红树林变“金树林”

记者观察:红树林变“金树林”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3-24 07:40

□记者 王方琪

曾经听一位生态金融研究专家介绍过一个“绿树林”变“金树林”的故事。在广西的大山深处,有一个贫困的山村。专家考察时发现,村内茅屋草舍,人均收入非常低。后来,一个林业碳汇项目把这个村包括在内。几年之后,专家再到这里考察,许多村民都盖起了两层的小楼。这是以林业为代表的绿碳经济让人们脱贫的典型案例。

绿碳可以让“绿树林”变成“金树林”,而蓝碳可以让红树林变成“金树林”。

说到蓝碳,一般都会提到红树林。红树林被归入海岸带蓝碳。海岸带蓝碳指的是海岸生态系统所能够捕获和储存的大量永久埋藏在海洋沉积物里的碳。目前公认被纳入海岸带蓝碳碳循环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等,但不包括珊瑚礁。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有很高的固碳能力:其一,红树林具有高生产力,其地下部分长期处于厌氧环境,减缓了根系和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加速了碳埋藏速率;其二,红树林大多分布于沉积型海岸河口,由上游河流和海洋潮汐共同作用带来了大量外源性碳,被固定并快速沉积在地下部分。

因为红树林的这些特点,相关机构通过红树林保护修复,探索开展碳汇交易,把红树林变成“金树林”。

2020年8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推进市场化保护修复举措,研究开展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探索建立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2021年2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施行,有效规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2021年4月8日,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碳减排量转让协议完成,这是我国完成的首个蓝碳项目交易。2021年9月12日,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2000吨海洋碳汇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海洋碳汇交易平台成交。

实践证明,在自然资源生态修复过程中,通过碳交易等市场机制实现生态系统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红树林可以转变为“金树林”。

但是,我国在推进蓝碳项目开发上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受海岸带开发活动的影响,我国红树林等滨海湿地资源丧失和退化严重。对于小规模的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如果碳汇项目不能维持高的交易单价,其收益可能无法支付项目开发的成本。此外,根据清洁发展机制(CDM)和核证碳标准(VCS)的要求,必须是近5年内开展的修复项目才能用于碳汇项目开发,也限制了很多已开展的修复项目的开发。

业内人士呼吁,希望通过凝聚全社会智慧和力量,真正把红树林变为“金树林”,进而开辟出一条以高效率减排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双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