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鑫日谈】政贵有恒

【鑫日谈】政贵有恒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3-14 09:16

□金一鸣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这是2014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庄严承诺。如今,在他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这句话被再次“点题”。“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就是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3月11日,李克强在出席人大闭幕后的记者会时说。

民之所望在哪里?

2015年5月,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首提“放管服”改革,并将之视为本届政府“开门办的第一件大事”。“放”就是简政放权,“管”就是放管结合,“服”就是优化服务。“放管服”可谓抓住了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大家都知道,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换政府职能的核心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即市场能办的,就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应该管的事。

简政放权,便利百姓,这正是民众期望所在。

在简政放权方面,2013年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截至2019年底,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已经削减超过了40%。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印发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金融行业市场主体活力。各地银保监局也纷纷出台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制度,进一步优化行政许可,规范市场准入。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放”“管”是并行的,“放”不是放责,“管”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金融等领域必须加强监管,以使违规违法行为受到惩处。

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如何“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是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金融监管与金融活动相伴而生。金融发展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金融监管则通过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致力于打造健康生态,为金融发展保驾护航。当前,我国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从大国到强国,离不开有效金融监管的保驾护航。在这个过程中,监管必须要跟上金融发展的步伐,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防范金融风险,形成综合、系统、穿透、统筹的监管大格局。必须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不折不扣落实“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要求,提高监管能力和防范风险能力,积极稳妥抓好各类风险处置工作,奋力推动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涵养水源,水深鱼多。“放管服”改革是为市场主体改良生长的“土壤”,减税降费是为他们“施肥浇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要推动更多的市场主体“生根发芽”。

为政之道,贵在有恒。过去十年,我们在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取得诸多显著和积极成效,未来我们也要持之以恒将改革推向深入并不断取得新成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