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绿金> 绿色金融助威北京冬奥

绿色金融助威北京冬奥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2-17 09:55

王文 刘锦涛 赵越 葛敏

在筹备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进程中,中国一直强调在环境发展与经济效益上的可持续。过往100多年的奥运史,“赛事、环境与经济”三重效益几乎是“不可能的三角”,但北京冬奥会力求实现一届“绿色、包容、开放和清洁”的精彩盛会。从北京冬奥会开幕那一刻,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内的全球有识之士们都惊叹,任何时候都可以相信中国人。

早在2019年5月,生态环境部就发布了《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规范了大型活动开展温室气体排放预估与核算、通过购买碳配额与碳信用抵消排放并实现碳中和的流程。在“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冬奥的顺利举办,是绿色金融支持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大型实践,开创了绿色投融资项目支持大型国际活动的经验先河,将成为未来国际气候可持续投融资领域的经典模范。

绿色信贷贯穿筹备全程

绿色信贷贯穿了冬奥会绿色项目的筹备,从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角度支持了场地建设和运营服务。早在冬奥倒计时1000天时,农业银行第一时间成立了“冬奥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张家口分行为冬奥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绿色金融支持,成功获批19个冬奥会项目,授信总额达到96.44亿元。

绿色信贷的冬奥实践拓宽了绿色金融的创新渠道,探索和开创了绿色金融支持体育运动发展的经验先河。截至2022年1月,中国银行已为北京、河北、黑龙江等10多个地区的冰雪项目提供授信支持,核定授信总量613亿元,广泛支持冰雪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大众参与冰雪并推动冰雪产业发展。建设银行为支持冬奥会设立了“建信铁发绿色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用于冬奥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该行还联合建信信托中标“京津保PPP基金和大气治理蓝天基金”。北京银行首次尝试在冬奥前期,和延庆赛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银行贷款模式,发放2亿元贷款。各大金融机构充分落实“绿色金融助推零碳奥运”工作要求,为北京冬奥会构建绿色屏障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碳金融机制助力实现碳中和

北京冬奥会充分利用了碳金融机制,积极拓展碳补偿渠道。北京和张家口两地政府分别完成71万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和5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并委托专业机构完成了相应碳汇量的监测与核证工作,核证碳汇量分别为5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和5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两地政府分别将上述碳汇量全部无偿捐赠给北京冬奥组委。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三峡集团等三家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积极支持北京冬奥会碳中和工作,以赞助核证碳减排量的形式,分别向北京冬奥组委赞助2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汇量。

助推冰雪产业

绿色金融推动冰雪资源带活各地经济。金融机构基于冰雪事业新业态、新场景发展,积极开拓金融创新产品服务。借冬奥会推动“冰雪+”产业经济持续蓬勃发展,依托北京“双创”,突出绿色信贷,发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等优势,深入挖掘绿色科技金融服务潜力,对冰雪产业优质企业和场馆设施赛后改造利用等领域进行专项金融支持与服务。预计冰雪产业总规模将从2020年的6000亿元飞跃到2025年的1万亿元。

绿色清洁能源应用

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100%使用清洁能源供电,开创奥运史上的首次。此次通过绿色金融支持而打造的清洁能源供电最重要工程“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张北柔直工程)”,每年可向北京输送约14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占北京全市大约1/10的用电量,其中包括直接满足北京、延庆两个冬奥赛区场馆用电需求。不仅开创了奥运首次绿电史,还创下12项世界第一,有效解决了张北地区此前绿色电力“并不上”“送不出”“难消纳”三大难题,每年节约标准煤4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80万吨。这背后折射了中国向全球展示其可再生能源雄心的一个缩影。

绿色城市新型地标崛起

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支持打造的一系列场馆,将为京津冀周边发展留下非常好的绿色文化遗产,带动区域经济产业绿色转型。北京冬奥会首次将“奥运竞技+绿色科技升级+区域化优势+产业文化+脱贫攻坚”巧妙地融为一体。张家口市的比赛场馆,赛后将成为冬季娱乐中心和避暑胜地,大力推动冰雪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升级和群众致富;首钢园区也以冬奥会为契机转型升级,由先前的污染大户转型为一个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地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的游泳场馆“水立方”改造成了冬奥场馆“冰立方”。这些创举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未来贡献了奥运与城市低碳融合发展的经典案例。

综上所述,各种绿色金融力量的支持推动树立了“绿色奥运”的新标杆,为全球如何利摆脱对煤炭的过度依赖、如何低成本举办赛事、如何确保绿色能源供应均提供了有效经验。

(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锦涛、赵越、葛敏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