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银保监会工作会议述评之二

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银保监会工作会议述评之二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1-28 08:20

□记者 朱艳霞

2022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全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银行业保险业应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提升民生保障为重点工作,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助力增进民生福祉。

聚力实体经济 激活发展动能

疫情及其防控对宏观经济带来很大的压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对稳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过去一年,银保监会促进银行保险机构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人民币贷款新增19.95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新增2.5万亿元,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7.73万亿元,制造业贷款同比多增6234亿元……

“人民币贷款增势平稳,重点流向制造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为实体经济有效增长和有力应对内外形势变化及风险冲击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确保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助力GDP实现8.1%的增长。”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因此,稳定经济增长依然是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的重任。

2022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强调,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合理增加融资供给,做好“十四五”规划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融资保障。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创新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我国经济发展中还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要求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总量方面有效匹配,还需要在结构方面精准发力优化经济结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银行业应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的优势,对于提振投资具有重要作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认为,目前保险资金已经初步发挥了对于投资和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未来可通过完善制度和政策环境,进一步释放保险资金提振投资的空间。

推进普惠金融 助力共同富裕

一年来,银保监会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领域,推动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增量提质”。

据了解,2021年,国有大中型银行均超额完成了“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目标,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个性化服务大幅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各类涉农保险向贫困地区倾斜,创新 “银政保”协同模式,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

2022年,助力推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赋予普惠金融的战略任务,需要增加老百姓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机会。银保监会提出,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娄飞鹏认为,我国银行业总体规模较大,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共同富裕。

在温彬看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产品创新更加活跃,供需对接更加有效,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得到快速创新发展。但是,目前国内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整体还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明确的路径和方向。2022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也强调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目的在于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提升保障水平 增进民生福祉

2021年,银保监会推动金融服务聚焦缩小城乡差距、服务好老年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支持“稳就业、保民生”重点工程,同时大力保障居民住房按揭、消费升级、创新创业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金融需求,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例如,对于长租房市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投向住房租赁市场的贷款增速接近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5倍。

再如,保险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保险业赔付同比增长14.12%,为河南、山西暴雨灾后重建赔付约116亿元,新冠疫苗保险为超28亿剂次接种提供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明确了多项增进民生福祉的举措,包括助力“新市民”在城镇安居创业,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完善健康保险服务,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温彬认为,“新市民”由于自身特点,对住房金融、消费金融、线上金融、信用类金融产品等类型金融服务的需求更为突出。金融要聚焦“新市民”的需求特点,在金融服务供给上有所侧重,注重提供专项型和特色化金融服务。

“助力‘新市民’在城镇安居乐业,主要是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如增加银行贷款,发挥保险资金优势,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帮助新市民缓解住房困难。”朱俊生分析称。

对于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朱俊生认为,完善个人养老金运行监管体系。保险机构要发挥在第三支柱领取期的独特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设计不同的年金产品,对接客户个人养老金账户中银行、基金、养老保险等产品汇集的资金,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领取需求,化解长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