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读> 【深读】冬奥添“金”

【深读】冬奥添“金”

——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冬奥专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1-26 08:38

编者按: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幕在即,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在全球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银行业保险业将全力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金融保障工作,提供专业、优质、安全、便捷、智能的金融服务,为此次运动盛会增添金融亮色。


营造安全智能金融服务场景

□记者 冯娜娜

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将有很大不同。其中最大的差别是本届运动盛会在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举办,这意味着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金融服务工作,无论是对金融监管部门还是金融机构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线下防疫升级

“疫情防控重于泰山。我们在网点内部署专业消杀设备,无死角全覆盖;在柜面收款、付款使用不同的机具,收支两条线;通过对自助服务设备的流程优化,收进的现钞不会循环支付,最大限度控制现钞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该行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和防疫方案,开展全面充分的赛前演练与测试,多措并举保证冬奥期间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核心保障区内银行网点对外付出现金必须全部为原封新券,从源头净化现金流通环境。”北京银保监局局长李明肖介绍,一体推进赛事防疫和行业防疫,将疫情防控摆在突出位置,自2021年至今已对辖内近400家网点开展突击抽查,督促行业压实疫情防控与金融服务双重主体责任,筑牢一线防疫屏障。

近期北京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对于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建立有机衔接、运行顺畅、反应快速的赛时服务保障机制提出挑战。

李明肖表示,截至2022年1月20日,已有56名银行工作人员进入安保红线提供现场服务;1月21日,延庆冬奥村开始闭环运行,有22名工作人员进入闭环提供现场服务。北京地区各场馆、交通场站、定点医院冬奥保险服务保险工作专员陆续开展工作,其中29人进驻闭环外场馆,另有8人于1月23日进驻闭环内场馆,提供近两个月的全封闭现场理赔服务。

北京银行方面介绍,该行金融服务覆盖冬奥闭环管理签约酒店内支付场景,为酒店赛时期间提供现金供应和ATM机相关服务。在严格的疫情防控要求下,制定现金收支两条线、人员操作执行国家二级防护标准的机具运营维护流程。该行在冬(残)奥组委驻地、冬(残)奥会场馆、冬(残)奥村、媒体中心、训练场、非闭环管理的冬奥签约酒店方圆5公里范围内和延庆地区银行网点,全部渠道(柜面业务、自助机具、上门兑换等)对外付出的现金均使用原封新券,确保为冬奥会提供安全、整洁、畅通的现金流通环境。

在中国银行北京冬(残)奥村支行,服务人员正在指导客户使用外币兑换机。

线上科技力量嵌入

做好冬奥金融服务,前期准备工作遇到很多新情况,存在很多新困难,面临很多新挑战。

在对接冬奥需求基础上,银行、保险机构探索了如何运用科技创新力量融入场景,营造科技智能的金融服务环境,提高比赛运行保障和服务效率。

例如,围绕“智慧冬奥”“科技冬奥”等主题,银行在搭建支付环境、试点数字人民币、建设智能网点过程中,更多展现出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的成果。刘金介绍,除线下服务外,中国银行同时依托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CALL CENTER等线上渠道,向所有涉奥机构和人员提供全天候、全渠道随处可得的金融服务。

中国人保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介绍,中国人保在向各场馆提供现场理赔服务的基础上,基于疫情防控需要,充分利用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多项线上理赔举措。赛时理赔依托冬奥保险服务指挥中心,实现视频指挥调度、远程判定保险责任、重大案件在线会商等功能,确保闭环管理要求落实到位。

增添金融服务亮点

数字人民币是北京冬奥金融服务的一大亮点。

李明肖称,北京银保监局指导机构推进数字人民币与冬奥特色场景深度融合,实现医疗卫生、交通出行等七大场景全覆盖,通过智能化自助机具、滑雪手套、冬奥特色徽章、智能手表等设备,丰富数字人民币使用渠道。

数字人民币是北京冬奥金融服务的一大亮点,中国银行将独家承担冬奥安保红线内的数字人民币试点服务工作。

刘金提及,冬奥会期间,中国银行将提供“软钱包”“硬钱包”两大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客户通过个人手机可完成“软钱包”的开立、充值、消费、注销等操作。“硬钱包”则以实体钱包的形式提供服务,对应的卡片式、手环等实物冬奥专属产品分别被命名为“冰芯”“雪环”。目前,中国银行已在北京和张家口地区打造了4万多个受理场景,全面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多元需求。冬奥赛时,境内外客户可在冬奥区域内的中国银行网点、冬奥签约酒店、Visa客服中心办理钱包服务,在受理数字人民币的商家体验便捷支付。


融资规模超780亿元

□记者 冯娜娜

2022年1月20日,北京银保监局局长李明肖介绍,目前,北京银行业支持冬奥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融资规模超过780亿元,已实际投放340.7亿元,各项融资余额242.11亿元。

冬奥赛区分为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在北京、河北的多个冬奥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背后均有银行机构的身影。

银行机构通过对接重点项目、倾斜信贷资源、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等举措,为冬奥增添金融力量。

对接赛区重点项目

北京冬奥会设有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冰上项目由北京主办,雪上项目由张家口主办、延庆协办,在场馆和周边设施的新建、改造和维护上需要金融支持。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承办跳台滑雪、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北欧两项、冬季两项及越野滑雪项目比赛。位于张家口崇礼区以东的古杨树场馆群及配套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越野滑雪场、跳台滑雪场、冬季两项中心等3个主体育场馆和奥运村。

其中,工商银行作为该项目银团贷款牵头行,联合5家银行为古杨树场馆群及配套项目筹组了67亿元银团贷款,工行投放贷款近30亿元。

这仅是冬奥重点项目之一。

工行方面介绍,在张家口赛区,聚焦张家口冬奥核心区配套练习雪场及酒店的改建运营,工行累计完成审批近90亿元,实现投放近50亿元。在北京赛区,工行完成北京海淀区首都体育馆人工室内冰场改扩建、延庆高山滑雪中心雪道建设和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的30余亿元项目贷款审批工作,实现投放近10亿元,助力冬奥场馆及配套设施如期建设完成和顺利运行。

在中国银行崇礼支行冬(残)奥村金融服务区,银行服务人员正在进行业务研讨。

加强信贷支持和模式创新

中国银行自2017年7月便与北京冬奥组委签约。中行董事长刘连舸介绍,4年多时间里,中行支持了国家速滑馆、首钢滑雪大跳台、张家口崇礼古杨树场馆群等冬奥会场馆建设项目以及京张高铁、延崇高速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核定授信总量486亿元,累计投放超过211亿元。

截至2021年末,工商银行共为冬奥会主场馆及11个配套项目提供授信支持超200亿元,公司贷款投放近90亿元。

李明肖表示,北京银行业支持冬奥场馆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余额分别为29.63亿元、205.64亿元,支持新建和改造的8个竞赛场馆、16个非竞赛场馆已全部交付冬奥组委,31项配套基础设施已全部投入使用。

在冬奥会筹办前期,银行机构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等方式,确保涉及冬奥贷款发放到位。

在创新信贷融资模式方面,李明肖提到,中行北京市分行牵头6家银行组建银团,为延庆赛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筹组银团贷款25.78亿元。该项目是延庆赛区唯一进行市场化融资的冬奥会规划项目,其融资方案覆盖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期、奥运服务期和赛后运营期全周期需求,提供包括项目贷款、改造贷款等在内的综合融资方案。


探索支持“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

□记者 冯娜娜

以冬奥会为契机,冰雪产业迎来蓬勃发展期。不难发现,冰雪运动普及程度不断加深,更多人已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显示,“三亿人上冰雪”从愿景变为现实,在北京冬奥会、冰雪出境旅游回流、旅游消费升级以及冰雪设施全国布局等供需两方面刺激下,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3.05亿人次,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

冰雪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银行业保险业在加大力度支持冰雪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之外,更多将金融服务融入冰雪产业场景,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持续贡献金融力量。

加力支持冰雪产业

北京银保监局局长李明肖表示,该局引导机构基于冰雪产业新业态、新场景发展需要,积极创新产品服务,推动“冰雪+”产业经济持续蓬勃发展。目前,北京银行业支持冬奥冰雪产业项目融资余额达6.84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冰雪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降低利息、调整还本付息期限、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等措施为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纾困解难。另外,通过商业贷款、投资银行、金融租赁相结合,为冰雪产业提供更丰富、更灵活的投融资模式,支持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目前,中国银行已为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新疆等10余个省(区、市)的冬奥冰雪项目提供授信支持,核定授信总量613亿元。

2021年12月16日,中国银行张家口赛区金融服务指挥中心启动现场。

嵌入冰雪场景

银行、保险机构的一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已嵌入冰雪场景。

目前,已有包括中行、工行、建行、农行等银行发布了冬奥主题信用卡。例如,Visa工银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题信用卡是工行面向健身和冰雪运动爱好者发行的主题信用卡。

刘金介绍,目前中行已发行8款冬奥冰雪主题系列银行卡产品。中行为持卡客户提供的冰雪权益涵盖冰雪场馆、运动装备、冰雪培训、旅游住宿、大众赛事等各类优惠。

在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方面,李明肖提到,2020年以来,北京地区4家财险公司共推出53个冰雪相关保险产品,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208.64亿元,涵盖场所公众责任保险、组织者责任保险、滑雪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专业运动员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为场所建设及运营、活动组织、设备制造以及冰雪运动参与者等各类群体提供全面风险保障。

助力“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发展

冬奥会之后,银行业保险业又将如何支持冰雪运动发展、探索“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的金融服务创新?监管部门、银行机构、保险机构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后冬奥’时代,我们要着力引导更多普通冰雪爱好者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冰雪产业发展,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研究、推动的金融服务领域。”李明肖认为,应充分发挥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职能优势,努力实现冰雪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政服务一站式办理,重点为冬奥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赛后改造利用、冰雪运动生产消费、体育赛事、体育休闲等领域做好配套金融支持。依托北京“双创”优势,用好文化贷、创意贷等特色金融服务方案,深入挖掘科技金融服务潜力,推动“冰雪+”相关产业经济蓬勃发展。如支持冰雪运动与文化表演、体育用品及衍生品创意设计、会展广告影视等业态融合发展;支持“5G+8K+冰雪赛事转播”“大数据+冰雪运动分析”等新业态、新场景,带动冰雪产业数字化、智慧化发展。

刘金认为,促进大众参与冰雪运动,支持冰雪产业发展,不仅是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行还可以在滑雪配套服务中提供更多金融服务。目前,中行已梳理出主要的冰雪设备制造商名单并进行针对性金融支持。

中国人保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表示,该公司以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保险,丰富产品体系。针对冰雪旅游运动场景,开发了“冰雪优游保”境内旅游保险、“冰雪好运保”北京冬奥专属个人旅游保险等与冰雪旅游运动相关产品,提供的专属服务包括24小时全国紧急救援服务,着力为冰雪运动爱好者提供旅游生活全周期保障服务。

(中国银行/供图)


【专家观点】为冬奥会进行风险减量

□朱俊生

奥运会是全球规格最高的体育盛事。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季奥运会项目难度更大,比赛场地和器械更加复杂,比赛天气更加恶劣,风险系数更高,服务难度更大。近几届冬奥会曾发生运动员受伤、场馆设施倒塌、赛事延迟等风险事件。保险保障是冬奥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机构可围绕赛事筹备和组织的全过程,设计定制化的保险服务方案,为运动员、教练员、志愿者和观众等参与者以及体育设施、赛事门票广告收入等提供保障,为主办方防范、转移与应对风险提供支持。

我国保险业在承保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基础上,借鉴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保险经验,为2022年冬奥会提供责任险、财产险、意外健康险等保险方案,为赛前、赛时及赛后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其中,责任险提供商业责任、职业责任、医疗责任、雇主责任等全方位风险保障;财产险为全部赛区的所有可保资产提供财产一切险、机器损坏险、营业中断险、车险等保障;人身险则为冬奥会工作人员、志愿者、教练人员、运动员、观众提供意外伤害和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保障。

冬奥会开幕在即,在疫情防控形势复杂的背景下,保险业要充分运用科技,开展线上理赔,推动风险减量管理,并积极为“后冬奥”时代冰雪事业提供保险保障。

第一,充分运用科技,开展线上理赔,提供无接触式理赔服务,满足闭环管理和疫情防控需要,既优质高效完成冬奥理赔服务,又积极支持疫情防控。

第二,发挥防灾减损功能,为冬奥会进行风险减量管理。保险机制是损失补偿与风险控制的统一,要在风险事前预警、事中管理和事后应对上提升专业化水平。保险机构可发挥防灾减损方面的专业经验,构建灾前预防与灾后赔偿并重的风险管理新体系,通过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为冬奥会进行风险减量管理,推动奥组委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第三,积极探索“后冬奥”时代冰雪事业保险服务创新。从国际经验看,保险可以支持体育运动与体育产业的发展。保险业可以冬奥会为契机,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保险,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为场所建设及运营、活动组织、设备制造以及冰雪运动参与者等各类群体提供全面风险保障,提升政府、社会、企业、旅游旅客风险管理能力,保障政府、企业、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作者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