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聚焦地方两会】让老人实现健康幸福养老

【聚焦地方两会】让老人实现健康幸福养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1-14 09:55

编者按:

随着2022年地方两会正式拉开帷幕,社会和舆论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各地市民期待地方两会能够释放更多民生红利,期待出台更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为了让读者更好了解“国之大者”,《中国银行保险报》将持续关注地方两会的相关议题。

□记者 黄明明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近日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进行了建言献策。

重新审视居家养老作用

目前北京市在册的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有30万人,其中25万人选择居家养老。面对如此庞大的居家养老的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如何达到就近、精准服务?

北京市人大代表、丰台区颐康养老照护中心院长施颖秀说,要发挥街道在就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区域统筹作用,搭建为老服务供应端和老年人需求端之间的信息匹配,从而完善社区居家为老服务体系。

社区是老年人的居住和生活场所,是实现精准对接就近养老服务需求的关键点。

施颖秀建议,运用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手段,在全市范围推广街道养老联合体建设项目。具体而言,借助三社联动社会治理手段,由街道社区提供平台,专业社工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的方式,整合街道范畴内的各类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化服务积极性,搭建养老服务的供需对接桥梁,打通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目前合肥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有143万人,占总人口的15.3%,老年人口绝对数全省最高。而全市共有养老机构床位32837张,机构养老近43人拥有一张床位,近140万人不能进入机构养老。

合肥市政协委员杨晓调研发现,机构养老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居家养老仍成为主流。单靠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和养老服务业来构筑居家养老,已无法应对快速人口老龄化的进展。

大多数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和社区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养老,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亟须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

杨晓建议,要将适老化改造和先进技术结合,提供科学合理安全的居家养老模式。利用AI、5G网络、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开发出适老化助老的科技产品,让老人安全舒适享受现代化居家养老幸福。

东莞市政协委员左洋十分关注养老话题,他认为,尽管目前广东东莞的年轻人数量占比高,在未来的一个时间东莞也有可能面临进入老龄化的阶段。

针对居家养老,民革东莞市委提交了一份关于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集体提案,其中提到“政府、社区、养老机构如何把养老服务延伸到每个老年人,满足他们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是当下需要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建议社区养老服务可以考虑由政府组织、街道居委承办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由养老机构入驻社区,或者由居民小区的物业公司以点播服务形式呈现。

解决老年人“看病难”问题

国家卫健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有1.9亿老人患有慢性病,其中很多人需要经常去医院看病、换药、做手术。同时,有调查显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有超过七成老人选择独自就医。“看病难”问题进一步凸显。

来自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员会的政协委员、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原校长林安杰表示,北京市老年人挂号问题不容忽视,希望政府提供更具人性化的预约挂号平台,增设北京市老年人挂号专线。

林安杰还建议,增设老年人挂号专线,在电话中分为预约挂号、在线咨询、转接医院三部分。其中,预约挂号由专业人工或AI智能通过老年人提供的挂号要求和个人信息帮助老年人挂号,并且在挂号成功后发送短信提示。在线咨询部分,通过电话,老年人可以直接咨询自己的身体健康、挂号流程等问题,获得专业答复。转接医院部分,可以让老年人直接与医院前台进行沟通,不必特意前去医院,既减少了出行所浪费的时间、实现与医院的快速对接,又方便了疫情防控。

合肥市政协委员何春芝表示,随着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的增多,专业的居家医疗、护理和康复护理服务呈现出庞大而刚性的需求。在社区建设以上门护理服务为主的护理站,承担对社区养老机构和居家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成为迫切需求。

为此,何春芝建议,合肥应参考国内其他城市经验尽快出台“建设社区嵌入式老年护理服务站”的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嵌入式老年护理服务机构,支持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运营,并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加强护理站人才培养。在考核评估的基础上,护理站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符合条件的项目,可纳入养老服务补贴支付范围。

此外,完善医保定点相关规定,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嵌入式老年护理服务机构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机构,并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真正实现医养结合、医护到家。


王梓/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