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金融业多点开花 苏州打造“功能性金融中心”

金融业多点开花 苏州打造“功能性金融中心”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1-14 08:57

□记者 祖兆林

2021年10月份,江苏银行联合凯基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这是全国第28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是苏州首家消费金融公司。把总部“扎”到苏州市昆山的苏银凯基还与东南大学共同成立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与腾讯云、云钞金服成立消费金融联合创新实验室。

包括苏银凯基在内,2021年新落户苏州的金融功能性总部有12个,新设持牌金融机构有9家,全市金融功能性总部已达到了39个,一级以上持牌金融机构达到了136家。各类金融功能性总部、持牌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的加速落户,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也为苏州金融业的加速奔跑增添了更多推动力。

金融业多点开花

近年来,苏州金融业积极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产业、服务民生需求,通过建平台、提质量、育新态、优环境,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2021年,苏州市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持牌法人金融机构达15家。共有4家法人银行在“十三五”期间成功上市,数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二。

基金创投行业涌现出元禾控股、国发创投等一批行业知名机构;地方金控平台作用不断增强;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商业保理等行业机构数量规模均列全省第一;银行业分支机构业务规模、利润水平等均位于本系统前列。

金融实力的提升带动了服务实体经济成效的提升。“十三五”期末,苏州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341亿元,小微企业有贷户数达4.32万,较“十二五”期末分别增长63%、90.3%;制造业贷款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18.83%,创近10年来新高;融资成本有效降低,一年期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0%,较全省水平低0.22个百分点,保持全省“利率洼地”优势。

创新是金融业不竭发展的关键。苏州金融业持续深化改革,在多个领域打开新局面。中新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成功落地,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获批并覆盖至全市,昆山市金融支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成为首个有两岸特色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苏州获批人民银行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三项试点,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等三大重量级平台落户苏州。物联网贷款、物联网保险、自然灾害民生保险、“三项惠老”保险、水稻收入保险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等纷纷落地和推进;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科技保险“苏州模式”。

打造4个“标杆城市”1个“功能性金融中心”

《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明确了苏州金融业发展思路、举措和实施保障,指导未来5年全市金融业发展。

依据规划,到“十四五”期末,苏州要形成企业融资畅通、产业资本集聚、机构体系壮大、金融创新活跃、开放合作深入、风险防控有力、营商环境优越的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4个“标杆城市”,1个“功能性金融中心”:打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标杆城市、数字金融创新标杆城市、产业资本集聚标杆城市、金融开放合作标杆城市,成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良好协同增强效应的功能性金融中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标杆城市是指在全国率先构建金融、科技、产业三角互动关系,创新资金直达实体经济通道,在高质量服务制造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绿色低碳等方面先行示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经验。

数字金融创新标杆城市即积极融入数字化发展大局,前瞻性完善与数字金融创新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和基础设施,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创新、数字人民币应用创新方面树立标杆。 产业资本集聚标杆城市是指发挥苏州产业经济强、金融需求旺盛的优势,着力吸引各类资本集聚发展,畅通资本与产业对接渠道,优化产业资本配套生态体系,基本建成与现代产业体系高效融合、互动繁荣的资本服务生态体系。

金融开放合作标杆城市指构筑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全力推进沪苏同城化,加快打造中新、两岸金融开放合作标杆,探索打造中德、中日金融开放合作样板,有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此外,规划还围绕优化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完善金融产业生态环境,明确将把握金融业发展客观规律,聚焦政策、人才、监管、基础设施等核心要素,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如提升金融政策区域竞争力、提升金融人才发展吸引力、提升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力、提升金融发展空间承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