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专家观点】银行业也要 “专精特新”

【专家观点】银行业也要 “专精特新”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1-12-24 08:00

□王剑

“专精特新”企业的定义是: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原先简单粗暴的要素投入型生产已经没有竞争力,需要“专精特新”企业促进转型升级。

虽然“专精特新”一般是形容工业企业的,但其他行业也同样适用。比如银行业,尤其是小银行,一样会面临如何走出“专精特新”之路的问题。如果走老路,是没出路的。

现阶段,我国产业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这对银行业的经营也形成了一定挑战。具体来说,传统产业的特征是现金流稳定(可预测性强)、重资产(有合适的抵押物),因此非常适合贷款发放。但很多新兴产业却完全不同,它们具备高风险、高收益、知识密集型(比如专利、版权)等特点,显然不能完全使用贷款模式,更适合采用股权融资的模式。

从现实情况来看,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愿意把上述高新技术产业的客户拱手让给投资银行,而是选择开辟新模式留住他们。比如经典的“大资管”模式——银行为高新企业提供投行服务,为其设计融资方案,创设资产(比如股权、股票、债权等),同时银行开办资产管理业务,向合适的财富管理客户发售资产管理产品,用于投资这些企业的标的。

这样一来,银行同样实现了投融资对接,只不过由原先的存款、贷款对接,变成了AUM(管理资产规模,国内口径一般含客户存款)与FPA(客户融资总量)对接。

同时,银行对这些高科技企业依然可以提供其他常规的商业银行服务,比如日常结算、贷款等。于是就形成了“商行+投行”模式。

从本质来看,“商行+投行”战略是银行综合性经营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银行在客户融资需求多样化时代背景下的自然产物。

在狭义的商投联动下,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内部存贷汇业务与资本市场业务之间相互合作产生“商行+投行”联动。而更广义的商投联动不仅包括商业银行自身内部协调,还包括银行与外界券商、基金等机构的合作。商行业务与投行业务的协同配合,可使银行全面提升对顾客的服务水平,逐渐成为金融服务行业的优质供应商,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提升高价值客户比重,并获得更多综合收益、分散财务风险、降低资本消耗。

银行长期以来是信贷文化,保守、稳健,与投行文化截然不同。而“商行+投行”模式下,需要银行以投资思维看待一家企业。关于怎么从投资角度分析一家企业,其实是有成熟技术的,对大部分投资公司来说都不是什么独门绝技。但对于银行来说,前端人员完成投资分析后,报到总行审批,就可能遇到文化问题。

可以说,银行从事“专精特新”业务,并不是难在业务技术和产品层面,而是难在银行内部机制层面。

开银行就像练武功,招式易学,内功难练。我们评判一家银行,最后总是要看内功的。

(作者系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