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专题】让“小巨人”快速成长

【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专题】让“小巨人”快速成长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1-12-10 08:24


编者按: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但在科创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规模较小、抵押担保要求难满足等融资痛点和难点。破局的核心在于,要让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体系与高水平的科技发展相配套,让科技与金融形成良性循环。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了不同类型的银行和信托机构,从其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经历入手,展示他们差异化的运营模式,探寻破解科创企业金融需求难题的钥匙。


【国有大行】

中国银行:综合施策助推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记者 冯娜娜

在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中,有一家位于上海的某仪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小巨人”培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在中国银行金融力量支持下,该企业10年来不断创新成长,产品远销海外,实现“中国智造”的成功升级,并成为第一批成功登陆北交所的企业。

服务企业创新成长

中行方面介绍,在上述企业10余年来的成长历程中,中行的金融服务始终伴其左右。该企业是一家自主研发高端无线通信测试仪器并提供整体测试解决方案的专业仪器仪表企业,拥有70余项产品专利和核心技术。中行为该企业提供了包含资金结算、普惠贷款、代发薪酬等在内的金融服务,并在企业研发生产和技术升级过程中,为其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及时给予信贷资金支持,帮助企业顺利承接了5G通信技术研发测试等多个重大项目。

“‘专精特新’企业长期专注细分市场、创新实力较强、配套能力突出,是广大中小企业群体中的佼佼者,也是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践行者。”中行方面介绍,该行聚焦“专精特新”客群,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助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中行把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与该行发展战略中的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紧密结合,重点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强、位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的高成长性企业,助力解决“卡脖子”难题,助推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行董事长刘连舸表示,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将服务和制造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价值创造能力。金融在产业形成、发展和升级的各个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应加大供应链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专属支持方案攻克难点

实际上,上述支持制造业企业的举措只是中行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一个缩影。中行努力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发挥综合化、全球化经营优势,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境内外上市、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债转股、财务顾问等服务。例如,中行紧跟碳中和趋势,结合某储能企业业务发展需求,支持企业上市培育,为企业提供跨境融资筹划、上市咨询、业务发展策略咨询、商业计划书咨询、科创咨询、股权融资等多样化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十四五”普惠金融规划》明确将“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作为重点工作予以推动,并专门制定了《中国银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行动方案》,由普惠金融事业部牵头联动各相关业务部门,发挥中银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包括“投、贷、债、股、汇、保、证、租”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

今年,为优化对“专精特新”企业信贷支持,中行推出了“惠如愿·专精特新贷”产品,围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和特点,在授信产品设计和信贷额度等方面进行差异化政策安排。

中行方面介绍,“专精特新贷”产品重点突出信用贷款、线上随借随还、知识产权质押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最高授信金额达3000万元。例如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抵押担保难题,综合考虑了企业的认定层级、外部融资情况、创新能力、人才情况等因素,给予最高1500万元的无抵押纯信用贷款额度,最大程度缓解“专精特新”企业因技术含量高、缺乏传统抵质押品而造成的融资问题。

河南省某“专精特新”企业属于轻资产企业,可抵押担保的实物资产较少。中行认为其技术实力强、研发水平高、发展前景好,并已在新三板市场创新层挂牌。基于企业“专精特新”的身份,结合其拥有的知识产权和实际控制人综合担保等形式,中行为企业核定授信总量600万元,其中纯信用授信额度500万元,今年又为企业引入政府风险补偿金担保机制,进一步增加200万元贷款额度。近期,企业有意向从新三板创新层进一步登陆北交所上市,中行联动附属公司中银证券为企业配套提供上市辅导等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城商行】

杭州银行:支持非遗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

□记者 胡杨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失蜡法”铜制品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一件经“失蜡法”制造的铜工艺品诞生,要经历制模、雕刻、铸造、打磨等10余项繁琐且严苛的环节。快节奏的当下,讲究慢工出细活的失蜡制铜逐渐成为稀缺工艺,被多地列入非遗名录。

杭州银行伸出“金融之手”,支持“失蜡法”传承企业坚持匠人精神,并助其以新颖的创意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令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综合化服务非遗企业

作为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重要成就之一,“失蜡法”早在先秦就开始使用,兴盛于隋唐,明清以前为皇家铸造青铜重器的传统工艺,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就是运用此法制造。在浙江,失蜡浇铸技艺已经成为省级非遗项目,经这一方法制成的铜工艺品得到广泛认可。

杭州某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形成品牌和规模的铜工艺品生产企业,这家公司铜工艺品的成型正是以“失蜡法”铸造为主,结合雕刻、镶嵌等工艺,表面处理采用彩绘、热着色、鎏金、贴金、电镀、铜胎掐丝珐琅等多种处理方法,造型别致、做工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杭州银行在这家失蜡技艺传承企业“年纪”尚轻时就开始为其提供金融服务。2018年,杭州银行从上门开户、跨行代发工资、灵便理财等便利化合作方案做起,满足了该公司的日常运营需求。此后,由于成功切入细分市场、满足新一代消费者品质追求,这家企业顺利完成B轮融资,“爆款”姿态隐现。杭州银行便以科技文创专属信贷产品——“银投联贷”和“科保贷”介入,为该公司申请杭州市文创办贴息政策,以较低的信贷资金成本满足企业扩大产能的资金需求。

差异化深耕文创金融

现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成为线上家居饰品类头部企业。尽管绝对规模不大,但将传统“失蜡法”铜制品带入寻常百姓家的定位正契合当前国家号召企业深耕、专精某一领域的发展方式。

实际上,杭州银行是市场上首批研发“专精特新”客群专属产品的银行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3年,杭州银行就成立了全国城商行中首个文创金融服务机构——杭州银行文创支行,专业扶持文创产业。

据杭州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文创金融重点布局影视内容和新消费两个领域,分别设立了行业专营团队,并赋予团队跨区域经营权限,用意就是在垂直行业内整合全国优势资源,更好地赋能行业优质客户,提供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杭州银行已走访各级“专精特新”企业1294户,为893家企业提供服务,全部授信总额近180亿元,用款超30亿元。该行的“专精特新贷”能够结合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性现金流、研发投入、股权融资等情况,提供信用授信额度。相较于传统的贷款审核方式,杭州银行的信贷产品不拘泥于企业财务数据,不过度依赖“三张表”与资产抵质押,更强调企业的成长性和高新成果转化能力。

这种打破传统“非抵押担保不贷”的尝试无疑对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成为杭州银行最关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行选择采取“三道风险控制防线”模式——第一道是客户准入体系,由公司金融部建立数据模型,专项负责“专精特新”企业的行内标签认定;第二道是专项风险政策,在对“专精特新”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风险管理部牵头制定科技文创差异化风险政策;第三道是信用授信政策,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的特点,专项制定科技文创金融信用授信实施细则。


【农商行

上海农商银行:把握“本地优势”展开错位竞争

□实习记者 许予朋

2014年起,上海市开始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在此背景下,一批致力于向各行业提供深度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起来。

上海艾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融软件”)就是其中一家。2013年起,艾融软件获得上海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8年时间,公司完成了从起步到登陆新三板,再到上市北交所的“三级跳”。银行通过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证明了其与轻资产型科创企业的“长情”。

介入时间早 陪伴时间长

“介入时间早,陪伴时间长,这是我们服务上的特色。”上海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以艾融软件为例,双方已合作8年。

艾融软件从上海农商银行获得的第一笔资金支持,便是500万元的订单质押融资贷款。

上海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初创期,常因业务规模小、现金流不稳定、核心团队频繁变动等原因,向银行申请贷款困难。上海农商银行在充分评估企业的技术实力与发展潜力的前提下,通过推出订单质押融资贷款、“专精特新”企业信用贷等产品,有效帮助初出茅庐的“小巨人”企业步入正轨。

目前,上海农商银行对该企业的信贷支持已从500万元提升至3000万元,并选用该企业成为金融科技供应商。

上海农商银行结合企业不同成长期的特点,不断推出各类综合金融服务;针对企业的上市需求,联合券商同业等专业机构提供“财务指导+股权投资+上市辅导”等非信贷服务。

据了解,到2021年10月末,上海农商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490亿元,年均增长42%,科技型企业贷款户数年均增长47%,近八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创新型中小企业。

激烈竞争催化创新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机制体系不断健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北交所,借力资本市场。从服务供给侧看,银行同业之间及与非银机构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这种局势带来的不仅是竞争威胁,更是机遇挑战。”上海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上海农商银行给出的“打法”是,通过紧扣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与同业实现错位竞争;通过夯实本地客户基础,深挖本地优势产业需求,将服务触角进一步延展至更早期的初创阶段科创企业。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该行重点深化与中小企业相关部门及产业集团的紧密合作,布局可持续导流的优质客户拓展渠道。另一方面,更注重创新的丰富性与层次感,“目前,我们正从浅层创新、孤立创新,向依托资本市场开展的组合创新、交叉创新及合作创新转型;从重点关注企业存贷需求,向存贷需求以及其他增值服务需求并重转型。”

近期,记者注意到,上海农商银行与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合作推出了“科创助力贷”产品。

上海开先软件是第一批收到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推荐函”的企业之一。受疫情影响,原来从事跨境支付系统开发的上海开先软件正凭借前期积累的市场和牌照,向系统SaaS服务商转型,但急缺运营资金。有了专业机构的背书,这家企业顺利获得上海农商银行的“科创助力贷”。


【信托公司】

建信信托:股权投资助新能源企业加快发展

□记者 樊融杰

“各花入各眼。”建信信托相关负责人回忆2019年投资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芳源股份”)的情景时感慨道。

入股电池产业链企业

芳源股份是国内第一批进入松下动力电池核心材料供应链的企业,从事高镍三元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和镍电池的制造。

2019年,芳源股份正处于产能加速扩张期,资金投入预算较大,建信信托把握机会,采用“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的灵活形式,分两笔对芳源股份共计投资约1.65亿元,在股权转让环节,建信信托只用两周就完成了所有手续。

“风险与回报一直是并存的,最终促使我们做出投资决定是公司在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领域积累多年的技术优势。”建信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为股东后,建信信托继续发挥与建行集团的协同优势,多角度为芳源股份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建设银行成为芳源股份的主要债权人之一。2021年8月,芳源股份顺利登陆科创板。

早在2016年前后,建信信托便紧跟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开始密切关注新能源赛道,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等。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建信信托将目光瞄向了上下游相关产业链。之所以锚定上游的正极材料行业,建信信托主要看中了三个特点:高增长、体量大、重研发。高增长来自下游电动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体量大是因为货值够高,重研发则是在材料和工艺上能够不断创新迭代。

除了芳源股份,2021年,由建信信托投资的厦钨新能和长远锂科相继登陆科创板。这3家公司的业务均属同一赛道——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

积累股权投资专业优势

多年来,建信信托与诸多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芯片、高端制造和大消费等多个领域,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投资,目前其股权投资科创企业超100家,其中澜起科技、李子园等37家已上市,另有10余家正在筹备上市。

有分析认为,因客户差异较大,相比于信托公司擅长的传统融资类业务,通过股权投资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信托公司需要付出更多的营销成本;同时,股权投资意味着周期长、增信措施少、估值难度高,信托公司只有拥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才能识别和把握其中的风险。

对此,建信信托相关人士认为,信托公司要坚持转型改革,大力调整业务方向,去做更多政策支持的事情;同时,股权投资需要信托公司依托优势资源、聚焦产业,积累行业专业人才,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


记者观察:金融与科技需要“互懂”

□记者 仇兆燕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如何才能更快突破?实现科技、产业、金融三者的良性循环无疑是关键。

三者中,金融起着资源调动和助推发展的作用。近年来,监管高度重视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通过出台一系列监管举措,强化监管引领,推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收到明显成效。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推动完善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体系,努力实现科技企业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加快科技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支持科技企业直接融资,鼓励适当提高科技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

目前,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要相比,科技金融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其中关键问题之一是要让金融和科技能够“相互看见”“相互看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日前指出,科技、产业、金融这三个领域,很多优秀成果相对其他领域来说相当于“黑箱”。所以金融要支持科技创新,要“看见”科技成果,要“看懂”并能评估科技成果的潜在市场价值。

在他看来,绝不能仅将两个世界的专家聚在一起各说各话,而是需要双方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用对方的语言和逻辑讲自己世界的故事,需要跨界的专家、机制和平台,特别是需要获得双方信任的负责人的介绍、评估和转换。只有这样才能分辨真伪、发现价值。

反之则会出现很多问题。最普遍的就是,当某一行业获得政策大力支持时,就会出现各方一哄而上运动式发展相关产业的情况。其中难免存在鱼龙混杂、浑水摸鱼者——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员或企业,目的只是获取银行低息贷款或财政补贴等政策红利。

因此,金融机构必须加强分辨能力,否则不仅会造成信贷资金的浪费,也无法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