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金> 助推乡村振兴的三种“解法”

助推乡村振兴的三种“解法”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1-12-02 10:00


编者按: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普及乡村振兴的政策及方式方法,提供可靠的成功案例,在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社会帮扶司的指导下,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了“银行业保险业助力乡村振兴视频培训班”,帮助扶贫干部学习相关政策、了解成熟模式、借鉴成功经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顾雷,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祥临,中国扶贫基金会百美村宿项目部主任郝德旻,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宣传部总经理陈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团体业务部/战略客户部副总经理罗建军等重量级嘉宾参与培训。

□本报记者 谭乐之

随着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正式实施,金融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再度引起银行业保险业思考。

近日,“银行业保险业助力乡村振兴视频培训班”正式开课。该培训班由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社会帮扶司指导,《中国银行保险报》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在培训班上,多位授课老师倾囊相授,分别从银行业、保险业以及农村合作社等角度,分享了助推乡村振兴的三种“解法”。

解法一:弱势群体要优惠信贷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的背景下,服务乡村振兴离不开普惠金融。银行作为体量最大的金融机构,自然首当其冲。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顾雷介绍,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通过充分借助网络和资金优势,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截至2021年6月末,农业银行的县域各项贷款余额达到5.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066亿元,增速为11.4%,高于全行2.4个百分点。乡村产业贷款余额5491亿元,较年初增加598亿元,增长12.2%,高于县域贷款增速0.76个百分点。粮食安全贷款余额1951亿元,较年初增加778亿元,增长66.3%;累计投放农田建设贷款546亿元,支持农田建设项目195个,支持整理改造耕地186.48万亩、新增耕地51.04万亩。农业银行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达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5%,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坚决守住了脱贫攻坚成果。

另一案例则是微众银行的“微粒贷”。据顾雷介绍,微众银行稳健扩大对四线以下农业生产主要地区客户的覆盖广度及深度。截至2020年底,累计服务12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发放贷款430亿元。同时,微众银行还通过定向为贫困县政府贡献税收的方式,助力当地扶贫工作。

“总体上说,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普惠金融扮演着多元角色。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因素,也是乡村振兴中的清道夫,还是农村经济组织、农民致富过程中的保护者。”顾雷说。

在顾雷看来,乡村振兴之所以需要普惠金融,有三个重要的理由:普惠金融可以支持弱势群体或长期被主流金融机构边缘化的人群;可以支持乡村“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一定程度保证农村金融资源分配公平和公正。

“从本质上说,普惠金融是一种基于信用和优惠利率的资金往来信贷活动。普惠金融支持对象是弱势群体或长期被主流金融机构边缘化的人群,让他们改变自己财务状况或人生命运。”顾雷说。

在河北省涞水县南峪村的“百美村宿·麻麻花的山坡”精品民宿,管家正在为客人准备有机健康的午餐。中国扶贫基金会/供图

解法二:保险产品“下乡”

在支持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保险业有哪些具体做法?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团体业务部/战略客户部副总经理罗建军介绍,2021年中国人寿的乡村振兴工作主要举措分为“专项调研,全面了解需求”“开发产品,丰富产品体系”“加大宣传,营造工作氛围”三个方面。

对于助力乡村振兴的保险做法,罗建军分享了中国人寿福建分公司的“乡村振兴保”项目。该项目主要致力于打造老百姓身边的国寿小店,送惠民保险服务下乡入户,扎实推进线上销售、线下服务、网格驻点、片区经营新模式。

该项目有三个主要做法:一是搭建线上平台。在平台上投放多种助力乡村振兴的保险产品以及服务。公司销售人员通过“云助理”中专门设立的乡村振兴频道,根据管理要求以及市场需求,针对负责的片区开设定制化的线上店铺,生成店铺二维码入口在村政府、社区或者微信等场景进行投放。全过程数字化,方便及时评估和优化,提升管理成效。

二是丰富平台功能。一方面,推行标准管理。产品定义投放、服务定义投放、图片定义投放等所有可能存在风险的标准操作均由公司统一管理,确保规范运营。另一方面,定制场景支持。针对计生、小额、女性安康、医保卡等各类业务场景,提供从场景介绍、店铺布局、滚动图片、二维码样式、定制货架等丰富多样的定制场景支持。此外,便捷续保转保。得益于平台业务标准化和数字化,后续业务满期时,客户点开续转保链接,投保信息自动带出,客户仅需要阅读完几个承保页面,填入短信验证码以及微信缴费即可完成续转保。

三是完善配套支持。通过丰富金融保险服务、丰富数据报表支持、丰富项目宣传支持等方面措施,提供电子保单下载、国寿大健康、微信理赔、电子发票查询等标准服务,同时从片区、团队、志愿者、产品等各个维度,对件数、保费、保额、服务人数、深度、广度各个指标进行实时追踪分析,也为给政府监管等部门各项汇报材料提供支持。

据介绍,该项目于2021年初立项启动,第二季度试点推广,第三季度推进片区覆盖。截至11月15日,平台服务群众数35.6万人,提供风险保额523.27亿元,已取得初步成效。

除了福建“乡村振兴保”项目外,罗建军还对中国人寿广西“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模式、甘肃两保一孤项目、重庆助力乡村振兴等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享和讲解。

江西省万安县西元村的“百美村宿·高岭宿集”精品民宿迎来了金秋银杏季。中国扶贫基金会/供图

解法三:合作社是必由之路

“合作社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说,对于乡村振兴这一大课题,第三种解法便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自刘文奎2000年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就备受一个问题困扰。“扶贫基金会成立以后,我们到大凉山贫困地区去做了很多项目,经常到各个乡村,以送东西做项目为主。今天送点粮食,明天可能送点现金,后天送点衣服,但这种方式效果不明显,去了几次之后再去村庄,发现村庄还是原来的老样子。”

“这样的方式去扶贫,怎么能够让乡村持续地发展起来?”在反思中,刘文奎意识到了“扶贫漏斗”的存在,即每一次投入扶贫的资源量小于堵住漏洞的需要量,贫困漏洞就成了无底洞,投入多少都没有效果,扶贫成了不能完成的任务。而破解难题的关键在于“堵住漏斗”,集中资源,一次投入大于或等于堵住贫困漏洞的资源需要量,就可以堵住贫困漏洞,解决贫困问题。

这也开启了刘文奎之后将近20年对“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之道”的思考和求索。从2001年的四川大凉山的团结村、西洛村等,到2008年的四川德阳民乐村,再到2011年青海玉树甘达村等,2013年的四川雅安雪山村、飞水村等,时至今日,刘文奎已有了诸多收获和体会。

“市场是方向,产品是关键,合作社是基础。”刘文奎将其体会总结为乡村工作的“三难”和“三要”。“三难”分别为知难,找到乡村发展的正确方法;变难,转变村民观念;卖难,农产品如何走向市场。“三要”分别是:一要扎根深耕,二要勇于创新不怕失败,三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