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记者观察:“店大欺客”,该管管了

记者观察:“店大欺客”,该管管了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1-11-30 17:30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实习记者 王梦萦】

近日,有三件事先后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分别是人民网评APP“自动续费”、欧莱雅遭到大批消费者投诉虚假宣传,以及一男子因太能吃被自助餐厅“拉黑”。三件事看似各不相关,背后实则反映出同一个问题:店大欺客。

以APP“自动续费”为例,很多APP会在服务协议中默认勾选“自动续费”,或是在会员协议中不起眼儿的角落约定“自动续费”,甚至不勾选就无法进行下一步,又或是在购买会员时看似享受了非常优惠的价格,实则是自动续费才能享受这样的折扣价......很多用户一不留神就掉入了商家的圈套,“被自动续费”了。

就这样,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每个月续费着视频会员、网盘会员、修图软件会员、音乐软件会员等一大批会员。哪怕卸载了APP,只要账号还在,还绑定着支付软件或银行卡,“自动续费”也不会关闭。

更过分的是,“自动续费”不能在APP里直接取消,一定要去支付软件里关闭,而且关闭自动续费的入口很难找到。

这样一来,用户花了钱,却没有享受到相应服务;商家收了钱,却不用提供任何服务。在商家看来,“自动续费”已经经过用户“同意”,无论是没注意,还是忘了关,似乎都是“用户责任”。哪怕有一天用户发现了,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连人民网都评论说:“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要求,商家对于格式条款要尽到说明和提示义务。而'自动续费'字体小不起眼,加上不清晰的标示,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在APP中无法关闭'自动续费','设障'很难说不是故意为之。一系列手法透着'损人利己',与堂堂正正收费和服务相去甚远。”

虽说“顾客是上帝”,但在现实生活中,“店大欺客”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很多时候消费者在商家面前成了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只有被欺负、被冒犯、被占便宜的份儿,譬如屡见不鲜的“本店不收现金”“禁止自带酒水”“整盒出售,谢绝分装”“不允许录像、直播”等“霸王条款”。有些问题经过监管部门的不懈整治已经有所好转,但很多问题由于商家拒不改正、消费者容忍姑息而持续存在。

“店大欺客”的本质是商家的傲慢和对消费者的不尊重。以欧莱雅为例,某产品“双十一”预售价格比现货价格贵出近一倍,客服在向消费者解释时竟然称:“李佳琦说是低价就是低价吗,李佳琦也是个打工人而已,他说得再优惠也是官方活动策划那边决定(价格)的。”仗着是知名品牌不愁销售就不把合作方和顾客放在眼里,狂妄自大的态度令原本就不满的消费者愈发群情激奋。

“店大欺客”的本质是服务意识淡薄。很多商家并未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以消费者为中心,甚至将为消费者服务视为麻烦、累赘,未能明确认识到自己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存在,是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商品和服务供给者。

“店大欺客”的本质更是经营理念畸形,唯利是图。举例而言,一男子因吃得太多被自助餐厅拒绝接待一事中,该男子没有故意浪费,也没有将食物带走,不存在违反自助餐规则的行为,餐厅拒绝接待并无正当理由。据经营者自述,每次该男子来消费商家都会亏几百块,使其难以承受。但绝大多数吃自助餐的顾客都绝难回本,也未见商家补退差价。也就是说,商家的价值观是,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消费者不重要,口碑不重要,规则不重要,只有“利益”是绝对不能让步分毫的。

但很多“店大欺客”的商家所忽略的是,只有消费者的满意、认可才是长期稳健经营的基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了蝇头小利而不惜违背规则、道义甚至触碰法律底线,无疑是舍本逐末、自毁长城的不智之举。

要从根本上解决“店大欺客”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商家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和规范,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大量投诉的商家行为不能轻轻揭过,而是严格落实整改;消费维权部门要为正当权益受损的消费者撑腰,不让坑骗消费者的行径得逞。

另一方面,面对商家不恰当的行为,消费者也不应姑息纵容,而是提高维权意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该举报举报,该投诉投诉,让“店大欺客”的行径无所遁形。此外,消费者也应适时说“不”,用脚投票,让“套路”消费者且屡教不改的商家“凉凉”。如此,商家才不敢忽视消费者的力量,审视、约束自身行为,让市场环境得到净化。

也希望商家们都能明白,那些不走正道,整天琢磨如何对付、坑害消费者的经营者,必将被消费者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