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长护险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局

长护险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局

——江苏8市参保人数近3000万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1-11-26 08:00

编者按:

11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随着今年7月1日“失能人员照护保险”正式落地南京市,江苏省已有8市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参保人数接近3000万人。

□记者 祖兆林

随着今年7月1日“失能人员照护保险”正式落地南京市,江苏省已有南通、苏州、南京等8市进入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高光时刻”。截至目前,8市参保人数接近3000万人。数据显示,江苏有1850.5万老年人,占全省总人口比例达21.84%,其中失能失智老人高达130多万。随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如何护理成为老人家属面临的一大难题,而长护险作为“第六险”,让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

南通:“五位一体”解失能老人困局

在南通虹桥公园亭廊边,沐浴着暖暖的阳光,82岁的李文霞用轮椅推着84岁的老伴儿张义军,饶有兴致地看着晨练老人学习民族舞。“以前根本没时间来公园,是长护险让我有了喘息的机会。”李文霞说,8年前老伴儿卒中瘫痪在床,子女工作忙,老伴儿的日常起居主要靠自己照顾,忙不过来。由于康复不当,张义军语言功能不断退化。

4年前申请长护险后,张义军的医保个人账户每月扣除20元,每周两次有护工上门,提供洗澡、康复等各种服务。如今,记者眼前的老夫妻俩乐观开朗,恢复了语言能力的张义军说:“政府给了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2015年9月,南通在全国率先“破题”,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医养结合、医护结合”的长护险制度。经过5年探索,已覆盖到全市720万名参保人员,形成了“机构照护、居家服务、照护补助、器具支持、预防管控”的“五位一体”服务体系,被业内称为“南通模式”。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末,南通市累计受理失能失智申请52092人,评定通过人员共48317人。在服务回访上,服务中心均设有专职回访岗,通过电话、微信、上门走访、社区四邻走访等方式,对服务申请、材料受理、待遇享受、第三方机构服务满意度等进行全流程回访。截至2021年10月末,共回访失能人员或其家属3.36万人次,满意度超98%。

参保人员中,16%的失能人员入住照护机构、护理院、养老院、医院照护病区,84%的失能人员居家。长护险给失能、半失能人员家庭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与此同时,南通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长期住院的失能人员中,从医疗机构迁入照护机构人数占比19%,护理院、养老院次均医疗费用只有745元。南通还创新建立义工服务机制,义工服务所获得的积分,可用于义工本人或家庭成员失能后兑现保险的相应待遇。

目前,太平养老、平安养老、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以及利安人寿等6家保险公司在南通市创建了全国首个长护险“共保体”经营模式,推动形成“一个共保体下设两个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并在市区试点“服务中心+社区经理”两级服务体系,设计了“共保体”联席会议机制,明确业务操作流程、运营及管理费结算分摊方案等配套制度。

南通市长护险护工为失能老人理发。记者 祖兆林/摄

扩面:长护险需求强劲

家住南京瑞金北村的李奶奶脑卒中重度昏迷,已失能8年之久,是南京“失能人员照护保险”的首批获益者。专业护理人员每天定时上门,为老人提供洗手、擦身、换衣服以及按摩等专业照护服务。李奶奶的女儿说,自母亲卧床后,她和丈夫便时刻陪伴床前,日常照护几乎占据了夫妻俩所有的退休生活。看着护理人员的细心照料,女儿欣慰地说:“我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感谢政府出台这个好政策。”

据了解,南京市建立了“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基金,由个人缴纳、财政补助、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划入三部分组成。60周岁(含)以上参保人员,筹资标准为每年100元/人,其中每年个人缴费40元、财政补助20元、医保统筹基金划拨40元;60周岁以下人员,筹资标准为每年60元/人,每年个人缴费20元、财政补助10元、医保统筹基金划拨30元。学生儿童、大学生个人暂时不缴费。鼓励企业、单位、慈善机构等社会团体和个人给予扶持或捐助。

为满足各类失能人员的需求,南京失能照护服务设定两类:一类是失能人员入住机构接受照护服务;另一类是失能人员居家接受照护服务机构上门提供照护服务。失能人员可享受到每月1000多元到6000多元不等的护理保险报销待遇。

70多岁的刘大爷,目前在南京市安康通颐养中心接受照护。刘大爷膝下无子,患有脊柱侧弯,每月退休金3500元,但颐养中心的护理费用每月就需要6000多元。“不足部分都是兄弟姐妹们凑的,政府推行的失能保险政策每月可以给弟弟补助1800元,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刘大爷说。

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业

苏州市医保局副局长周文蓉向记者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次去护理院调研,一位90多岁的失能老人拉着她的手一个劲地感谢。“老人以前由70多岁的女儿照料,女儿很孝顺却力不从心,老人心里很内疚,觉得自己是个累赘,多次想轻生。到了护理院后,有专业照顾,保险加老人的退休金也能承受每月的护理费用,没有思想负担的老人现在生活很好。”周文蓉说,“以前我一直认为长护险应该重点用在居家照料上,看到护理院老人的生活后,我转变了观念,不管是居家照料还是护理院养老,只要能让更多失能老人获得专业照顾,将老人的家人解放出来,长护险都应该支持。”

“在我们护理院,重度失能老人每月住院费4200元,长护险能补助一半的费用,也就是2100元,这极大地减轻了失能老人及其家庭负担。”南通市佰仁堂常青乐龄护理院院长助理李楠楠说。

南通银保监分局副局长杨绍慰介绍,长护险有力撬动了社会资本对南通当地养老行业的投资,催生和拉动了护理机构的迅速发展。试点5年来,一大批护理院应运而生,全市定点服务机构从2016年初的2家增加到目前的254家,投资总额超23.6亿元。“南通模式”已让近5万老人受益。

制度建设需提速

总体看,长护险试点成效显著。不过,专家建议,为应对老龄化冲击,相关制度建设还需要加快速度,并解决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完善制度顶层设计,推动我国长护险立法进程。全面建立“社保+商保”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共担,财政、医保基金、个人账户缴费多渠道筹集、动态可持续的筹资机制。长护险制度建设必须放到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大盘子中设计。要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发展与长期护理社会保险相衔接的商业护理保险,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

其次要建立全国统一技术标准体系,规范长护险运营。加紧研究制定对于失能人员的失能等级标准,建立有关护理等级的国家标准。

最后是加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扩大长期护理服务有效供给。特别是加强专业护理人才的培养和非正式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极为重要,是今后必须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