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外> 【亚洲金融观察】“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展望(三)

【亚洲金融观察】“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展望(三)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1-11-25 08:37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一带一路”合作委员会

加强多边合作,积极分享经验

疫情没有国界,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病魔的有力武器。各类金融机构通过“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分享金融抗疫实践经验。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国集团(G20)、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等多边机构也利用自身优势,向成员国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20年4月15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通过了“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的倡议”,在净现值中性的基础上,暂缓最贫困国家2020年5月至12月底到期的主权债务本息偿付,以帮助其释放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应对疫情冲击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积极推进倡议落实工作,全面落实符合倡议要求的缓债申请,成为G20成员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多的国家,以实际行动为支持最贫困国家应对疫情挑战和债务脆弱性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4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向中国政府提供了首笔新冠肺炎疫情紧急援助贷款,总额为24.85亿元人民币(约3.55亿美元)。该笔主权担保贷款将用于北京和重庆两个城市采购应急医疗设备和物资,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同月,亚投行宣布设立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为亚投行成员尤其是最不发达成员提供优惠贷款。该基金不仅为紧急公共卫生需求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向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制造业企业提供融资。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恢复基金的初始额度为50亿美元,后增加至100亿美元。5月8日,亚投行批准向印度提供5亿美元(约合35亿元人民币)应急贷款。6月17日,亚投行再次批准了印度政府申请的7.5亿美元(约合49亿元人民币)贷款,以支持该国防控和检测新冠病毒,为贫困家庭提供必要帮助。8月28日,亚投行批准1亿美元信贷项目,以支持孟加拉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检测、追踪、治疗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并帮助其提高长期应对疫情的能力。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充分发挥金融类国际组织优势,广泛动员中国及国际会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搭建交流平台分享全球疫情防控情况及发展趋势,面向疫情较严重国家分享中国有关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介绍在华金融机构采取的无/少接触式服务举措。亚金协与中东欧银行监管集团、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匈牙利银行业协会、伦敦金融城等会员及相关国际机构进行细致沟通,了解国际疫情发展趋势及防控情况,介绍中国疫情防控进展和经验。针对全球疫情发展情况,及时编制并向全体会员发送《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温馨提示》及《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基本防护措施》,与IHS Markit等会员合作举办系列主题线上讲座,“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委员会、产业金融合作委员会分别编发《“一带一路”金融机构抗击疫情专报》《亚金协产业金融助力抗疫复产特刊》,亚洲金融智库邀请相关国家智库专家建言献策并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系列研究。

此外,“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先后举办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各类税务线上专题会议。其中,共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7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纳税服务连续性”专题研讨会,为各国交流学习先进税收征管理念及信息化经验提供良好平台。

2020年3月,“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发布《支持中国等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倡议》,对中国抗击疫情的努力表示肯定,呼吁和支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疫情挑战;2020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BRBR成功举办金融合作论坛,与会代表围绕疫情下“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前景、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展开了深入交流。工商银行与BRBR成员共同发布《支持经济复苏与供应链稳定的倡议》,呼吁各成员机构保持服务畅通,加强互联互通与交流合作,为促进全球经济服务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共创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新局面贡献金融力量。

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展望

世界银行2021年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经济将实现复苏,虽然增长率将达到4%,但这一数字仍低于疫情前的预测值。疫情之下,全球经济活动急剧萎缩,大量资金从发展中国家撤出,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抬升了以债务风险为首的各类金融风险。此外,疫情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冲击也有所不同,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面临更高的衰退风险,致贫、返贫的人口将急剧上升,全球贫富差距或将进一步拉大,复苏之路充满不确定性。严峻的宏观形势为“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带来了不少变数。

短期来看,资本市场震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的主要的风险。

一是大量资本流出,投资风险上升。疫情之下,大量资本撤出发展中国家,规模近900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资金流出。发展中国家为了稳定经济,大幅增加财政支出,债务水平急剧攀升。受此影响,国际贸易投资活动明显收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外资流入减缓,资金供应受到影响。

二是资产质量承压,信用风险上升。当前,国际抗疫前景仍尚不明朗,各国企业项目规划施工延后,短期内难以实现完全复工复产,存在较大的还款压力和超支压力。新兴经济体面临本国货币贬值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打击,债务违约风险明显上升。以印度为例,该国央行预计本财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将上升至12.5%,创下20年之最。

三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流动性风险上升。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结构缺乏多样性,财政收入高度依靠原材料和大宗商品出口。疫情之下,全球贸易活动萎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震荡,导致资源型国家收入锐减、流动性风险陡增。世界银行报告显示,虽然金属和农产品价格已回到疫情前水平,但能源价格恢复较慢,短期内无法回到疫情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