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专精特新”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专精特新”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1-11-17 09:16

编者按:

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以“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为特征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北交所的主要服务对象,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董希淼

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掀开新的篇章。北交所充分体现致力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定位,81家首批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特点突出。笔者认为,应以北交所开市为契机,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面进一步发力,推动金融更好地支持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激发出实体创新创业的强大动能,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互联网和信息科技产业“缺芯少魂”现象普遍。由于未能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部分产业和企业经常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十分突出。而“专精特新”企业掌握行业性尖端技术,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有助于增强我国信息科技产业的安全性,提高科技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冲击下,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企业,还有助于提振中小企业的信心,保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更好地促进“六稳”“六保”,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总体而言,应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要求,着力打造和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从根本上为“专精特新”企业创造更加适宜的金融环境。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但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其特点与股权融资更为契合。

资本市场应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一是采取差异化措施,优先支持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降低融资成本和企业杠杆率;突出“更早、更小、更新”,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北交所、科创板、新三板等上市,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二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采取增信措施,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得更多中长期融资,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三是创新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鼓励银行与创投机构合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提供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不断拓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

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要进一步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首先,要突出重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的全方位金融支持,提高对具有核心技术、成长性强的科创型企业的服务力度。如一些银行理财公司发挥牌照多元、机制灵活等优势,加大投资“专精特新”企业。目前,由理财公司发行的包含“科技创新”或“科创”字样的产品已达41只。其次,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高信用贷款比重。要破除对抵押担保的过度迷信,将商标、专利等作为授信依据,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根据“专精特新”企业轻资产等特点,开发更多信用贷款产品,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引入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丰富“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增信措施。如部分银行制定专项计划,专门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发成长贷、“小巨人”贷、“单项冠军”贷等专属金融产品。最后,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深度应用金融科技,有助弥补“专精特新”企业信用数据较少等不足,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如天津金城银行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创设专属数字化纯信用贷款产品“专新贷”,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解决方案。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信息收集和风险识别、监测,还有助于提高产品匹配的精准度和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对各级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来说,要为金融支持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要建立健全企业、金融、政府各方责任共当和损失分担机制。如设立“专精特新”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健全科创企业担保体系。二是要适当提高“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并落实容错纠错、尽职免责制度,减少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依规增进信用信息共享;企业要依法披露自身信息,并加快数字化步伐。

(作者系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