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思想> 施辉:灰度与经营管理

施辉:灰度与经营管理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1-11-15 09:01

□大家财险总经理 施辉

近来,灰度一词很热。灰度思维、灰度哲学在管理中应用的内容、话题比较流行。我怀着浓厚的兴趣也抽空去学习、思考、理解和感悟灰度。

施辉

灰度一词的解释

灰度一词原是黑白摄影的术语,是指由于景物各点颜色及亮度不同,摄成的黑白照片(或黑白图像)上的各点呈现不同深度的灰色。把黑与白色之间分成若干级,称为灰度等级。能呈现的灰度等级愈多,画面的层次就愈丰富。

灰度也很像《易经》里的阴阳辩证,阴里有阳,阳里有阴。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阴阳无处不在,每一天都是在阴阳的转化中。现实生活中没有完全的对与错、好与坏,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在黑白的不同阶段之间,可以形成多个平衡点。这就是灰度观点。

灰度思维是最接近世界真相的思维模式,它认为世界是圆润的、混沌的、无常的,它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随时可以变成白,白随时可以变成黑,这就是灰度。

华为与灰度

很多人把华为的成功归结为灰度哲学,灰度哲学是华为和任正非的价值观,也就是他们的经营哲学,是华为的管理理念和精神实质,是成就华为的基本法则。

任正非是最懂灰度哲学的企业家。他曾经说过:“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在一次名为“管理的灰度”的讲话中,任正非提出:“(领导人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任正非认为,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我理解的灰度

灰度思维是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复杂问题最好的辩证思维。

在我的理解中,“让子弹飞一会”是灰度。

“盲人摸象”的故事既较好地表明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局限性,也较好地说明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同时充分说明了对新生事物、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不要过早下结论。认识了解事物的全貌需要时间、需要探索、需要实践。处理好这个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就是灰度。因此,灰度思维就是在不了解事物全貌、内在逻辑、发展轨迹的前提下,在对信息的掌握不是很全面充分的基础上,在了解和认知过程的不同阶段,不简单、盲目地分对错、下结论,而是推动事物往有利方向去发展,边发展边完善解决方案、推动方法。

灰度与决策

环境是变化和不确定且有灰度的,但在某一个时点上,决策必须是具体可行的。这就要求决策者在一定给定条件或认知范围的场景下在众多可能的选择中找出最优解。这个最优解应该是在可承受风险下,利益价值相对最大的选项,这个选项也将是当时的最优决策。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如果你的决策持续地、长期地追求大概率的最优解,那长期的积累后,你一定是成功的。《道德经》曾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其中,也充满了如何做难事、做大事的灰度思维方法。要把事情放在更大的时空里打开切细来看,成大事是因为把每一件细小的事做成了而成大事;做难事一定是开始于你能够做之事,在做事过程中不断精进而最终攻克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