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史> 城市历史的文化基因——济南近代银行建筑(五)

中国城市近代金融建筑

城市历史的文化基因——济南近代银行建筑(五)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1-11-12 09:47

□王珏麟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济南分行大楼

1919年“五四运动”后,济南金融业日趋活跃,银行、银号、钱庄共达200余家。11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济南设立分行,是外省银行在济南设立的分支行最早的一家。地址在济南纬四路仁美里,只代总、分行办理收解,稍做押汇业务。该行经营业务广泛。尤其注重小额往来账户的业务。1920年夏,迁至经二路纬六路,初具规模。1927年,因国民党当局勒借款项而暂行停业。除此原因外,战事(北伐战争)与工潮(工人运动)高涨也是重要原因。1928年6月,济南分行恢复营业。1929年冬迁至经二路纬三路复业。1930年总行拨给资本3万元,改称济南支行。翌年又改称济南分行,简称鲁行,经理龚祥霖。陈光甫曾就银行如何为社会服务及人才使用与龚祥霖有过深入交流。陈光甫说:“在济南与分行经理龚祥霖君谈话,吾等今日所享受之一丝一缕,皆得自社会,应为社会服役。银行应处处予人以便利,用人须多用有才能者,虽薪水较高亦无妨。”后蔡墨屏继任济南分行经理。蔡墨屏是江苏镇江人,与陈光甫同乡,曾任上海银行桂林分行经事。1932年9月,在院东大街设院前办事处。1934年6月1日,济南分行成为管辖行,管辖山东境内的青岛、济宁、潍县等行处。

随着分支机构的增加,给上海储蓄银行济南分行的业务扩展带来了很多便利,不仅吸收存款较为广泛,对于促进押汇、汇兑业务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日伪统治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上海银行济南分行照常营业。这一时期,济南分行在经营中设有“暗账”。暗账收入的来源,有的来自放款暗息,有的来自暗藏盈余。这些暗账,很多用私人名义在本行开户,他们利用这些货币资本,再进行投机牟利活动,最后变成美元资产。济南解放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济南分行于1950年复业。1951年对私营金融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政策。1952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济南分行撤销,业务并入济南市人民银行。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济南分行大楼位于经二路路南、纬二路路西。建筑坐南面北,两层,平屋顶。一层层高较高,是营业厅。营业厅内的柜台装修比较考究。二层层高略低,为办公用房。整个建筑立面处理简洁明快,是现代建筑的手法。主立面以横向线条为主。自上向下,女儿墙的上沿作一通长的直线线脚,与主入口相对应的正中部位的三个开间,突起成为一圆曲线。一层和二层的窗上也为一通长的直线线脚,惟二层正中部位断开三个空间。一层的下长上方两个层次的窗洞与二层的单个长形窗洞区别开来。主入口上方挑出一条通长约18米的雨罩,格外明显。建筑处理手法统一中有变化。该建筑在当时商埠区西洋古典建筑风格和中西交融建筑形式占主导的情况下独树一帜,是济南商埠区保留最好的一个摩登建筑的代表。但由于近年来大楼外观重新装修,原有的现代建筑风格尽失。现在在此办公的是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经二路办事处。

(作者单位:中华联合保险宁波分公司)